第476章 最後的鐵騎(1 / 2)

韃靼騎兵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是由由成吉思汗創建並由他的繼承者完整保存下來的一支與眾不同的騎兵部隊,這支韃靼騎兵沒有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他們以輝煌的戰績,建立了世界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帝國-蒙古帝國。金帳汗國作為這支騎兵部隊的繼承者之一,至今依舊完整的保留了韃靼鐵騎的戰術和傳統。

韃靼騎兵體格強壯,能適應戰鬥的需要;他們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能夠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肴。不容忽視的是:訓練過程中形成的那種嚴格的紀律製度,使他們個個都服從命令,嚴謹不怠,這在中世紀的其它軍隊中是聞所未聞的。

韃靼鐵騎取得作戰勝利的基礎不是數量而是質量。通常,韃靼軍隊比它主要敵手的軍隊規模要小。成吉思汗組建的最大一支軍隊是他用來征服波斯的那支部隊,人數也不過二十四萬。後來他們用來征服俄羅斯和整個東歐及中歐地區的軍隊也從沒超過十五萬。

簡潔單一的組織體製是韃靼軍隊的顯著特征。標準的韃靼野戰部隊由三個騎兵縱隊組成。每個縱隊有一萬騎兵,大體相當於一個現代騎兵師,每個騎兵縱隊包括十個千人隊,每隊千人;每個千人隊包括10個百人隊,每隊百人。所有騎兵一般都是騎馬作戰,一旦馬匹垮掉,一部分士兵就隻好在騎兵部隊的掩護下立於馬後射箭。

韃靼騎兵的機動性在當時是舉世無雙的,他們一邊作戰一邊行軍,每天能推進八十公裏,歐洲騎士單純行軍也隻能完成一半路程。戰馬是韃靼軍隊所向披靡的關鍵因素之一。與高大的歐洲馬相比,韃靼馬矮小精壯,皮厚毛粗,耐受力極強,可忍受零下四十度的嚴寒,所以韃靼第二次西征敢於在東歐的冬季發動戰事。韃靼馬能在雪地裏覓食,士兵可靠母馬的馬奶充饑,這就降低了糧草補給的負擔。韃靼的行軍、迂回、穿插、詐敗等戰術對戰馬要求極高,再有耐力的韃靼馬也吃不消,因此每個騎兵通常有四五匹備用馬。

一隻典型的韃靼軍隊裏重騎兵大約占40%,輕騎兵60%。重騎兵主要用於突擊,有必要也近身搏鬥。韃靼重騎最常見的鎧甲是鐵片甲,也有人穿鎖子甲和皮革護甲。鐵片甲本身可以抵禦彎刀的劈砍以及弓箭和其他投擲武器的穿刺,但是刀劍能輕易砍斷固定鐵片甲的皮筋,連續多次的劈砍可能導致鐵片甲崩裂。

輕騎兵在韃靼戰術體係中非常重要,可以遠射、誘敵、警戒、迂回包抄甚至近戰,主要的打擊手段是密集放箭。輕騎兵一般隻戴圓型頭盔,身體和馬匹的護甲很少。輕騎兵使用的蒙古複合反曲弓(弓背由木材、牛角和肌腱複合製成)的性能比歐洲當時最好的英國長弓(榆木或紫杉木製成)還優越。韃靼弓拉力至少166磅,有效射程320米。

韃靼重騎和輕騎使用的近戰武器都是彎刀,在阿拉伯彎刀基礎上改良而成。刀身小而輕,有很好的曲度,更符合力學理論。“彎刀接觸敵人身體會沿著刀刃曲麵滑動”,不會砍入身體而拔不出,劈到鎧甲不易被震飛,因此可以連續劈砍。輕騎兵還攜帶一種帶鉤的矛或槍,可以用鉤把敵人拉下馬。由於槍頭有鉤,刺入敵人身體不會太深,容易拔出。

在韃靼與歐洲聯軍的交戰中,韃靼先以少量輕騎兵誘使歐洲騎兵追擊,隨後韃靼騎射手從兩翼包抄追擊的歐洲騎兵,並不斷向歐洲騎兵發射箭失,殺傷歐洲騎兵。這時,待命的韃靼重騎兵向歐洲騎兵發起衝擊,而由兩翼包抄的韃靼騎射手對歐洲騎兵完成了合圍。

由於之前不斷受到韃靼騎射手的殺傷,歐洲騎兵隊形已經散亂,被韃靼重騎兵擊潰。這時歐洲騎兵的左右兩翼後方已經被韃靼騎射手包圍,導致無法撤退。前方又遭遇韃靼重騎兵衝擊,因而全軍崩潰。可以說韃靼鐵騎是這個時代騎兵的巔峰,其戰術和組織指揮技巧已經發乎到很高的境界。但是,當麵對裝備了大量自動武器,並有裝甲戰車和火炮的大明軍隊之後,這種裝備上的巨大差距抵消了任何高超的作戰技巧和指揮手段。還有就是韃靼騎兵要麵對號稱陸戰之王的坦克,坦克才是真正的重甲騎兵。是融機動、火力、防護於一體的恐怖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