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德意誌帝國元首阿道夫在帝國大廈向全國發表了演說,宣布要把倫敦夷為平地。
“如果英國空軍敢扔下兩噸三噸四噸的炸彈,那麼我們就可以在一夜之間向英國扔下200噸300噸400噸的炸彈。如果他滿敢於再次轟炸我們的城市我們就要抹平他們的城市!”
9月7日淩晨4時,300多架德國轟炸機在600餘架戰鬥機的保護下在泰晤士河口轟鳴,隨後直奔英國船廠而去。在短短幾分鍾內,就不分地點和區域扔下了成千上萬顆炸彈,房屋和建築物呼籲一旦。黃昏時分,倫敦東南部上空聚積了厚厚的煙霧。晚上8點左右,第二波轟炸來臨,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很多倫敦市民都以為,整個倫敦都陷入了火海之中,恐慌在人群中蔓延。
第二天晚上,德國又派遣200架飛機重複前一晚的轟炸。這次他們瞄準的是發電廠與鐵道樞紐。412位倫敦人遇難,747位受傷嚴重。次日,湯姆遜慰問了被炸最嚴重的倫敦東部地區。
第三天,370位平民遇難,1400位受傷。同日,伊麗莎白一世冒險外出視察情況。
第四天,英國皇家空軍派出轟炸機,將倫敦所遭受的一切還給柏林。這次,機組人員有了明確的任務:在任何情況下,無論是否能定位目標,這些飛機都不能帶著炸彈返回英國老家。那天晚上,柏林人自己也嚐到了一絲閃電戰的味道。阿道夫的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家的花園甚至也落下了炸彈。
9月12日,德國空軍司令赫爾曼?戈林將布裏斯托、利物浦、斯旺西也加到了空襲目標的名單中。所有這些城市的港口設備都受到了特別的關注。日複一日的空襲仍在繼續,倫敦首當其衝。阿道夫和德國將軍們都認為倫敦居民將要達到崩潰的邊緣。他們認為,如果倫敦淪陷,那麼整個英國都會陷入恐慌之中,這將使得接下來的進攻輕而易舉。但是倫敦人非常堅韌,德國空軍需要派遣更多的轟炸機才能摧毀他們的精神。
為了躲避空襲,許多倫敦人藏在相對安全的地下室中。剛開始,當地政府不鼓勵居民藏在地鐵中,然而,每天晚上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湧入倫敦的地鐵站。在其他地方,家裏有院子的人們建起了家庭防空洞,也就是急匆匆地挖出一條狹窄的通道,用覆蓋在地麵的破鐵當作房頂。幾乎每一個城市和鄉鎮都挖了民用防空洞,提供給其他人。倫敦還實行了嚴格的燈火管製,以迷惑德國轟炸機。盡管這種反空襲措施做得十分到位,但是德國空軍還是能輕而易舉的找到倫敦:他們隻需要沿著泰晤士河,就能到達倫敦市中心。
在9月份剩下的日子裏,每天黃昏時分,德國轟炸機就會出現在倫敦上空。這24個晚上,德國空軍向倫敦扔下了5300噸炸彈。烈火燃燒、道路被毀、通信中斷、斷水斷氣,醫院學校也化為廢墟。遇難的人數仍在上升。截止月底,5730位平民遇難,一萬人受傷。
進入10月份,很多人都以為這場空襲會很快結束。10月6日那天隻有一顆炸彈投向倫敦。然而,10月15日那天的空襲一如既往的慘烈。400多架轟炸機在一輪滿月的照耀下飛往倫敦,扔下了超過一千多顆炸彈。430位平民遇難,至少900位平民受傷。最終,倫敦經受了連續57個夜晚的轟炸。11月3日那天,德國飛機並沒有轟炸倫敦,但僅僅兩天之後,德國飛機便又卷土重來。在整個11月中,倫敦居民隻享受到了一個沒有空襲的夜晚。
也就是在11月3日,一艘白色的隸屬於大明帝國遠洋艦隊的醫療船,在三艘巡洋艦的護衛下離開了英國。在這條船上,三歲的英國王儲威爾士親王亨利,也就是朱載文,在大明內衛的保護下安靜的睡在客艙內,趙嬤嬤心疼的坐在床邊看著小皇子。
“遭罪呦,從轟炸開始小皇子就沒睡過一個好覺,看看,回英國之前是圓乎臉,現在都瘦成啥樣子了。太後見了還不定怎麼心疼呢,那個小白也真是,心太狠了,你一個當媽的不知道陪著孩子卻非得留在英國,離開你他們就不會打仗啦?真是的。”清雅推門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