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龍之戰(四)(1 / 2)

德意誌海軍元帥鄧尼茨,在接到佩舍爾艦隊全軍覆沒的消息之後,立即意識到大明海軍要和德意誌公海艦隊爭奪英吉利海峽控製權。此時德意誌公海艦隊的六艘航母隻剩四艘,還有兩艘在建,正在船廠內舾裝。除此之外公海艦隊還有4艘航空母艦、21艘戰列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戰機,總噸位達75萬噸。

而以大明海軍為主的盟軍艦隊擁有18艘大型航母,59艘戰列艦,300艘驅逐艦,4500餘架艦載戰鬥機,總噸位達237萬噸。可以說德軍公海艦隊不具備任何和大明海軍叫板的優勢。先前賴以製勝的潛艇狼群戰術,在遭受大量損失之後,已經不具備任何威脅性。現在在英吉利海峽兩端,大明海軍的潛艇部隊已經形成了嚴密的封鎖圈,德意誌公海艦隊主力已經成了甕中之鱉。

鄧尼茨在經過仔細的慎重的考慮之後,決定背著阿道夫將包括四艘航母在內的,公海艦隊主力秘密撤回德意誌領海,隻留下70艘驅逐艦配合隆美爾的海岸防衛部隊封鎖英吉利海峽。

3月30日夜10時,德意誌公海艦隊的四艘航母,21艘戰列艦和100艘驅逐艦悄悄離開港口,返回德國本土威廉港和不來梅港,因為漢堡港已經不能使用了。這一次,聰明的鄧尼茨沒有使用密碼發報,而是直接派人通知了艦隊司令希佩爾海軍上將。就這樣,在極端保密的情況下,公海艦隊踏上了回國的旅途。這次保密程度極高的行動,不要說阿道夫,就連隆美爾都被瞞得死死的。

然而,鄧尼茨自以為聰明的做法,並未逃脫出大明情報部門的掌控。原本鄧尼茨給希佩爾的命令是讓他沿著靠近海岸線的地方航行,而現在希佩爾編隊卻在海峽中間線航行。因為鄧尼茨命令上明確表明,沿著中間線走不會遇到大明海軍潛艇部隊,也不用擔心會進入雷區。至於事實情況是不是這樣,鄧尼茨究竟有沒有沒有在命令中這樣說過,那就隻有大明情報部門才知道了。

英吉利海峽,又名拉芒什海峽。是分隔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法國、並連接大西洋與北海的海峽。海峽長560公裏(350英裏),寬240公裏(150英裏),最狹窄處又稱多佛爾海峽,僅寬34公裏(21英裏)。英國的多佛爾與法國的加萊隔海峽相望。而大明海軍的設伏地點就在多佛爾海峽。

應該說這是一個極佳的殲滅德意誌公海艦隊的機會,不殲滅這支艦隊,將來的登陸作戰就不能實施。不全殲這支艦隊,會給大明未來的反攻德意誌帶來極大的困擾。所以無論從哪方麵考慮,大明海軍是必須將這支艦隊幹淨徹底的殲滅掉的。

而埋伏在多佛爾海峽的,執行殲滅任務的特混艦隊是由9艘航母,29艘戰列艦,150艘驅逐艦,98艘潛艇組成的大艦隊。艦隊總指揮就是號稱怒海狂龍的大明海軍蘇布雷上將。整個艦隊被分成本隊,由蘇布雷親自指揮。左翼分艦隊,由宗明上將指揮。右翼分艦隊,由丁磊上將指揮。這三位同是畢業於大明帝國大連海軍艦艇學院的師兄弟,今天齊聚多佛爾海峽,為他們在日後成為大明帝國海軍的不朽傳奇而並肩戰鬥。

寂靜的大海上波平浪靜,一輪圓月掛在夜空中,漫天的繁星燦若星河,月光和星光照射在海麵上閃起點點波光。在這個季節裏,這是一個難得的晴朗的夜晚。

德意誌海軍公海艦隊排著戰鬥隊形在海上高速行駛,整個艦隊已經實行了嚴格的燈火管製,甚至連無線電都處在靜默狀態。處於艦隊中央的4艘航母的甲板上分別隻停著40架滿彈滿油的艦載機,都處於空戰模式,也就是沒掛炸彈和魚雷。

在艦隊的最前方的海麵下,13艘德軍潛艇在高速巡邏,處在隨時可以進入戰鬥的狀態。潛艇之後是30艘驅逐艦組成的外圍防禦圈,此後就是分散開的21艘戰列艦。其中最大的一艘就是希佩爾的坐艦,也是整個艦隊的旗艦“德意誌元首號”。

德意誌元首號滿載排水量已經達到50900噸,為現在世界戰列艦中最大噸位的戰列艦之一,僅比大明帝國大帝號戰列艦少3000噸。其主炮為雙連裝8門52倍口徑380毫米SK/C-34炮,其主炮最大射速很高,最小仰角射速為3發/分,最大仰角射速為2.3發/分。主炮穿甲彈采用“高初速輕型彈”,在中近交戰距離擁有很好的威力,但遠距離著靶存速性能相應降低,加上它的彈道低伸不利於遠距炮戰。但其在裝甲防護方麵,卻擁有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防護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