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朱厚照突擊(上)(1 / 2)

正德29年8—11月,大明遠征軍在南線徹底肅清高加索地區的德軍,收複了頓巴斯;在烏克蘭,收複了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基輔;在中線解放斯摩棱斯克。此時明俄聯軍擁兵800萬,其中大明遠征軍735萬人,俄軍65萬人。明俄聯軍不僅在兵員上占據優勢,而且在重要武器裝備方麵均已超過德軍。明軍不僅得到大明本土和俄羅斯民眾的大力支持,而且得到了德占區近百萬遊擊戰士的緊密配合。這不僅包括在俄羅斯國土上的遊擊隊,也包括在歐洲其他德軍占領區的內的抵抗組織和遊擊隊員,這充分證明了一點,阿道夫及其領導的納粹政權所發動的這場戰爭是不得人心的。

經過正德29年的一係列成功的進攻戰役,德軍損失了400萬左右兵力,這樣德軍不僅失去了戰略進攻的能力,而且連在綿長的戰線上建立戰略防禦也很困難了。由於資源短缺並遭受了在地毯式戰略轟炸等各方麵原因,德意誌的武器生產能力已趕不上戰爭的消耗速度。另外由於德軍運輸線過長,後期保障能力不強,致使東線德軍連進行戰略防禦的基本物資都很缺乏,而明軍則剛剛相反。後勤保障能力一直是大明軍隊建設的重點,仗打到哪裏,物資就必須送到哪裏,這是大明皇帝的最高指示,也是軍隊後勤保障部門始終堅持貫徹方針。再加上接連不斷的勝利讓明俄聯軍將士士氣高漲,聯軍戰略預備隊極為充足,進行連續戰略進攻的時機已經成熟。

正德29年12月9日,大明遠征軍最高統帥,大明皇帝朱厚照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召開軍事會議,總結近階段的勝利經驗,指出遠征軍在戰術上存在的問題。同時部屬實施一係列迅猛突擊,旨在肅清俄羅斯境內的德軍,並把德軍打回德國本土。整個計劃有十個部分組成,也可以說是由十次突擊作戰組成。因此,該計劃被命名為“十次突擊”,但是在後來的世界軍事曆史文獻中都將“十次突擊”稱為“朱厚照突擊”或者“大明皇帝的突擊”。其實在製定這個計劃的時候,蘇定方也想用厚照的名字命名該計劃,但是這樣做屬於大不敬,蘇定方很擔心會受到大明帝國都察院的禦史們的彈劾,所以隻給起了個“十次突擊”的名字。但是當多年後,大明帝國功勳卓著的蘇定方元帥與世長辭之後,他的日記手稿被整理成書出版時,“十次突擊”就被換成了“朱厚照突擊”,因為蘇定方的手稿中就是這樣寫的。

在12月9日的會議最後,厚照做了總結。

“曾幾何時,我大明的鐵騎縱橫草原大漠天山南北,在那時候在座的各位也許從未想到過,自己能夠在今天指揮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按照過去的標準,這樣一支軍隊足可以橫掃世界任何角落。現在也是如此,因為朕的命令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迅速傳到在前線戰壕中的每一名將士的耳中,可以傳到每一個坦克手、飛行員和每艘戰艦上。大明帝國功勳卓著的老帥仇鉞曾經說過,兵法韜略是隨著武器裝備的改變而改變的,但是大明勇往直前的尚武精神是永遠不會變的。我們曾經羨慕過韃靼鐵騎的長途奔襲能力,以及勢如狂瀾的奔射能力。如今我們長途奔襲和奔射能力比韃靼鐵騎強勝百倍。因為我們的裝甲鐵騎是這個世界上無敵的存在,任何敵人在大明裝甲鐵騎的攻擊下都會化為齏粉。前一階段的防守反擊是必須的,通過這些戰不僅役大量殲滅敵軍而且爭取了寶貴的時間,現在該是我們進行攻擊的時候了。朕和眾將士要讓我們的敵人明白,大明的軍隊不僅善於打防禦戰,更善於進攻。大明的軍隊不動如山堅不可摧,攻擊如火可毀滅一切。將士們,朕要求你們進攻進攻再進攻,一直到攻入柏林為止!”

“大明萬勝,陛下威武,進攻進攻再進攻!”

厚照的聲音迅速傳遍整個戰場,明俄聯軍歡聲雷動士氣高昂,摩拳擦掌做好了反攻的準備。

大明正德30年1月14日,十次突擊中的第一場戰役,聖彼得堡—諾夫哥羅德戰役打響了。明軍雖然在正德29年突破了德軍對聖彼得堡的封鎖,但是並沒有解除德軍對聖彼得堡的威脅,聖彼得堡隨時都有再被圍困的危險。

德軍統帥部命令“北方”集團軍群不惜一切代價堅守聖彼得堡和諾夫哥羅德地區,以保障德國艦隊在波羅的海的自由行動以及同瑞典芬蘭的暢通,保持德軍對聖彼得堡和明軍北翼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