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永載史冊(1 / 2)

6月22日,大明空軍進行攻擊前的航空火力準備,出動500架次飛機對瑟堡實施密集轟炸,投彈1100噸。隨後明軍3個師從南麵發起猛攻,德軍殊死抵抗。激戰到6月24日,城防司令施利本已耗盡了所有預備隊,他致電柏林要求空投鐵十字勳章,授予有功人員以激勵士氣,仍準備死守到底。為盡快攻下瑟堡,明軍迫切需要海軍提供艦炮火力支援,可惡劣天氣使得艦炮火力支援直到6月25日才開始。

海軍派出3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組成艦炮支援編隊支援地麵部隊,明軍印第安軍團第7軍軍長柯林中將為避免艦炮誤傷己方部隊,要求軍艦除提供召喚射擊外,隻能對射擊軍艦的德軍炮火還擊,取消了其他一切遠距離艦炮射擊。

大明海軍軍艦進行了長達七小時的艦炮射擊,極其有效壓製了德軍炮兵火力。在強大的海空軍火力支援下,明軍第7軍於年6月25日黃昏衝入了瑟堡市區。次日,德軍城防司令施利本和港口海軍司令亨尼克少將一起宣布投降,但個別同主力失去聯絡的據點仍負隅頑抗。明軍使用坦克和轟炸機協同攻擊,將德軍殘部逐步壓縮到瑟堡最西北端。

7月1日最後據點裏的德軍被迫投降。至此,明軍占領整個科湯坦半島,在奪取瑟堡和科湯坦半島的戰鬥中,明軍傷亡達五千人,德軍傷亡被俘約3.6萬人。

瑟堡雖被占領時卻已是一片廢墟。早在6月7日,也就是盟軍登陸的第二天,德軍就預料到盟軍必將奪取瑟堡,立即開始有計劃毀掉瑟堡。碼頭、防波堤、起重機等港口設備都被一一炸毀,港口水域裏遍布水雷,還用沉船堵塞航道。明軍的一位工兵專家看了瑟堡的毀壞情況,認為是“曆史上最周密、最徹底的破壞。”

明軍一占領瑟堡就派出大批工兵、打撈分隊、掃雷艦艇進行清除工作,足足花了三個星期,掃除133枚水雷,打撈起20艘沉船,這才恢複了瑟堡港口的吞吐能力。

7月16日,明軍從瑟堡卸下第一艘運輸船物資。7月底,瑟堡日卸貨量已達8500噸。到9月日卸貨量又上升到1.7萬噸。再經三個月的努力,使瑟堡的卸載能力僅次於馬賽,成為明軍在歐洲的第二大港。截至大明正德30年底,共有2137艘運輸船進入瑟堡,總卸貨量達282.6萬噸。

7月1日,盟軍最高統帥部宣布“霸王”登陸作戰中的海軍作戰即“海王”作戰勝利結束。隨即撤銷東、西特混艦隊的番號,所屬艦艇一部分被調往地中海和太平洋。盟軍又在諾曼地新設立兩個海軍基地司令部,一個在瑟堡,一個在朱諾海灘的人工港,具體負責指揮調度人員、物資的運輸和卸載。

到七月初,盟軍已上陸25個師,其中23個大明步兵師,6個英國師,3個法國師,共100萬人,56.7萬噸物資,17.2萬部車輛。盟軍仍覺得登陸灘頭太狹窄,便繼續擴大登陸場。為保障日後能展開大規模的裝甲部隊,取得有利的進攻出發陣地,印第安軍團軍第1集團軍在攻占瑟堡後馬不停蹄立即揮師南下。

7月3日,盟軍集中14個師的兵力,向登陸場正麵德軍約7個師發動猛攻。因前進的道路上是大片沼澤和諾曼底地區特有的樹籬地形,易守難攻,加上天氣不佳空軍也無法出動,所以進展緩慢,在五天裏才前進6.4公裏,而傷亡達1000人。接下來足足經七天的浴血奮戰,又付出2000人的傷亡才推進4.8公裏。傷亡如此之大,主要是前進的道路兩側都是沼澤,隻能展開1個師的兵力,在遍布地雷、障礙物的道路上粉碎德軍的頑抗步步推進。

7月6日,直屬盟軍最高統帥部指揮的,具有極強機動力和突擊力的明軍第杜小寶集團軍群,在驍勇善戰的杜小寶上將的率領下,跨過俄羅斯邊境,大明德裝甲鐵流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衝上歐洲大陸,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