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31年5月13日清晨,在柏林上空,明軍數千架飛機再一次投下了成千上萬噸的炸彈和汽油彈。在地上,平均每公裏已部署到近千門的各種火炮集中射擊。轟炸和射擊結束後,杜小寶派出無數個突擊群和突擊分隊,從四麵八方向市區突進。柏林戰役的收官之戰,也是最艱苦的巷戰開始了。
盟軍已經從四麵八方向柏林發起了攻擊,德國守軍被擠壓在一塊長15公裏寬5公裏的走廊地帶。
為了配合明軍盡早取得勝利,以施陶芬貝格為首的自由德國,組織了自由德國軍解放軍,配屬明軍各突擊群和突擊分隊作戰。這些前德軍官兵,身穿明軍軍服走在隊伍的最前麵,及時為個突擊群和分隊指明道路和關鍵部位,甚至帶領明軍同過城市地下管網和地鐵通道,迂回到死戰不降的,由黨衛軍突擊隊和阿道夫青年團組成的守城部隊的陣地後方,突然給遇殲滅。這不僅讓明軍可以迅速攻占要地,也可以減少傷亡。
隨著明軍的推進,自由德國的宣傳隊還用高音喇叭反複播放勸降通告,甚至剛剛被俘的德軍在做通工作之後,主動現身說法呼喚戰友放下武器不給納粹賣命。在這個宣傳過程中,莉蓮的日記起到了極大作用,很多德軍老兵主動放下武器投降。
由於有了察裏津保衛戰的經驗,明軍戰士們知道如何去攻占一個城市。攻城部隊組成一個個的突擊隊,每個突擊隊由一個團的步兵,6-8門的反坦克炮,大量坦克,自行火炮,火焰噴射兵,工兵部隊組成。在實戰中,這種編製的效果是十分理想的。
明軍的戰術是,在進攻前首先用火炮和飛機對目標地域進行轟擊,步兵在坦克和配有噴火器和爆破器材的工兵掩護下,一小段一小段的前進,從後院、地下室甚至地下鐵道和下水道滲透進去,攻占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樓房。
但柏林是德軍精心設防的城市,防禦體係完整,工事非常堅固。越是接近市中心,明軍前進越艱難。堅固的樓房、隱蔽的地下室、地下鐵道、排水溝壕等等,都為德軍提供了發揚火力的支撐點。因此,明軍不得不逐棟樓房爭奪,逐條街道攻取,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在歐洲平原上縱橫馳騁所向無敵的明軍坦克,卻在巷戰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損失。這些損失主要是由那些居高臨下,發射“鐵拳”反坦克火箭的德國步兵造成的。
東北虎坦克的裝甲可以扛住德軍現役所有坦克主炮以及反坦克炮的轟擊,但是在遇到鐵拳之後,這種自信被打破了。
鐵拳反坦克榴彈發射器,是德意誌帝國軍工最後發明的單兵反坦克武器,主要設計思路參考了大明陸軍的反坦克火箭筒。鐵拳是由發射筒、機械式發射擊發機構、保險裝置、發火係統、瞄準具和背帶等組成。
鐵拳可以說是一件簡單廉價的武器,這和德意誌後期資源不足有直接關係。其發射管由便宜的低等鋼材製造,長約一米,內徑在4至6厘米不等。身管後部裝有簡單的後準星和發射裝置。由於沒有前準星,射手通常利用彈頭的輪廓來瞄準。身管內預裝有少量的黑火藥作為推進藥。
細長的發射管和裝置在身管前部的裝有金屬整流藥罩的戰鬥部,讓整件武器看起來像一隻放大的棒棒糖。其戰鬥部重約三公斤,裝藥量約為800克的TNT/RDX混合炸藥。它的錐形裝藥可以擊穿傾斜30度200毫米的勻質裝甲,通俗的說,能從正麵擊毀大部分的盟軍坦克。
就是這樣一種廉價武器,卻成了東北虎坦克的克星。好在它出現的太晚,否則在東線的明軍,就必須要在所有的東北虎坦克上,披掛附加裝甲才能有效的保護自己的安全。但是由於柏林戰役進展神速,並不是所有的坦克都能披上附加裝甲,那又笨又重的玩意都被坦克手們放在後麵的軍需倉庫裏。誰能想到,進了柏林卻遇到了克星。
朱宣威帶著四輛坦克,一個加強營的配有裝甲戰車的步兵,緩緩的向前探索前進。在他所屬的四輛坦克的炮塔頂部和四周,牢牢的幫著一張張席夢思床墊,為的是抵禦鐵拳的攻擊。這還是宣威在昨天的戰鬥中偶然發現的呢。當時,一個小個子德軍猛地從斷壁殘垣後麵探出身子,他肩上扛著一枚鐵拳。而當時宣威的坦克正在對付一個反坦克炮陣地,炮塔的上麵完全暴露在鐵拳的攻擊範圍內。炮塔頂部是所有坦克的薄弱之處,因為一般情況下這裏是極不容易遭到攻擊的,而且艙蓋就在這裏,所以炮塔頂部的裝甲防護力是最弱的。
就在那個小個子德軍準備發射的時候,許是因為緊張,他身旁的一張厚實的席夢思床墊,被他碰倒從殘破的樓上掉了下來,砸在宣威的塔克炮塔上。這動靜讓神經緊繃的明軍士兵立即調轉槍口集火射擊,被打得像一片風中的樹葉一般的小個子德軍,在臨死前扣動了扳機,那枚鐵拳直接命中了炮塔上的床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