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德三十一年六月十八日,在維也納萬國宮內召開了國聯大會,大會就戰後恢複、救濟飽受受戰爭摧殘的歐洲各國民眾、五大常任理事國在德國駐軍及防區劃分、為維持歐洲長期和平,大明帝國將在歐洲各戰略要地試著軍事基地等議題展開討論。
在大會開始的時候,自由德意誌臨時政府總統施陶芬貝格在發言席上,代表德意誌向全體代表鞠躬致歉,並剛開承認以阿道夫為首的納粹政權發動的是一場侵略戰爭,德意誌人民願意反省自己的錯誤,並保證今後將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施陶芬貝格在會上承諾,今後的德國將縮減軍隊規模,地麵部隊將不超過二十萬;海軍將隻是一支近海防禦型海軍,各型戰艦總數不超過100艘,最大的戰艦排水量不超過一萬噸;空軍的規模也縮減至僅夠防禦的規模,各型飛機總數不超過300架(不包括民用航飛行器);且保證不再擁有坦克等主戰兵器,火炮數量控製在1200門以內。
隨後,自由德國臨時政府總理威利.勃蘭特,代表德國政府發表了聲明。取締阿道夫政權發布的任何針對猶太人和其他民族的法令,德國境內各民族將和日耳曼民族享有同等權利,德意誌政府將對在此期間遭受納粹摧殘和迫害的猶太家庭給與補償,也歡迎那些被迫離開帝國的猶太人在他們自願的基礎上,回到他們在德國的家中。德意誌政府將保證永遠不會再出現那種可怕的事情。
各國代表對德意誌臨時政府的表態表示讚賞和支持,隨後,國聯就戰後德國的領土劃分展開展開討論。最終確定了一個方案。
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將原德意誌帝國西部,德法有爭議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法國;北部,石勒蘇益格州一部分割讓給丹麥;東部,西裏西亞州全部,勃蘭登堡州部分地區以及奧得河流域,但澤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領土割讓給波蘭;東普魯士割讓給俄羅斯,也就是現在的俄羅斯的飛地—加裏寧格勒。該方案使德意誌共損失了40%以上的領土。從龐大的德意誌帝國淪為地理上的小國。
現在德國的領土麵積大約為35萬平方公裏,而在戰前,德意誌帝國的領土麵積約為54萬平方公裏,是歐洲除俄羅斯以外麵積最大的國家(當時阿爾薩斯、洛林為德國而非法國領土)。
阿爾薩斯是法國東北部地區名及舊省名。隔萊茵河與德國相望。它被萊茵河南北分開成兩個部份:北部的下萊茵省和南部的上萊茵省。山地丘陵為主,平原分布在萊茵河穀地。麵積8280平方公裏。人口156.6萬。以前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以說德語的居民為主,後成為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領地,後根據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割讓給法國。長時期裏當地居民不斷抵製法國統治者強加於他們的語言與習俗。它和洛林都在腓特烈時代回到普魯士王國的懷抱,普魯士王國也就是德意誌帝國的前身,但後來後被法蘭西奪回。在本次大戰初期又重歸納粹德國。
洛林大區位於法國東北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接壤,麵積2.35萬平方公裏,人口約230萬,首府為南錫。在公元十四世紀,也就是厚照他爺爺在位的時候,法王亨利二世奪取了境內的梅斯、圖爾和凡爾登三個主教區,隨後占領洛林全境,將其並入法國版圖,並成為法國傀儡、原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列辛斯基的終身領地。在這次大戰中又被納粹德國搶占劃入德意誌帝國版圖。
洛林大區傳統工業為采石、玻璃和水晶製品、伐木和造紙業,現代工業為鋼鐵冶金、汽車製造業、電子製造業,化學工業亦非常發達。洛林大區在德意誌帝國統治期間,是德國第一大棉花、煤產區,第二大鋼材和木料產區、第三大啤酒、油菜和奶酪產地,全年可生產約460億千瓦電,全年可生產350萬立方米的木材,140萬頭牲畜,可生產全國76%的煤。
基於以上原因,弗朗索瓦強烈主張將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劃歸法蘭西王國版圖,這個主張得到了厚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