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天下第一比武大會(1 / 2)

“皇妹,你沒事吧?”太子劉睿關切的問道,其實他演講了大半天也有些口幹舌燥,正好借這個機會休息一下嗓子。

劉佳紅著臉沒說話,隻是微微的搖了搖頭示意自己沒關係。

劉睿點點頭,朝劉佳做了個吃藥的動作,然後繼續演講道:“從我剛才談到的眾多曆史資料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當一個國家、一個王朝的人民喪失了應有的血性的時候,那麼它的命運無非就是被吞並、被消滅、被顛覆、被取代等等幾種,所以,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一個國家、一個王朝的命運一是要依靠賢明有德的帝皇君王;二是要依靠廉潔高效的官員官府;三是要依靠英勇武威的武將軍士;四是要依靠不斷為國家的文化科技做出貢獻的文人匠士;五是要依靠為國庫府庫上繳大批錢糧的商賈地主以及眾多的納稅國民。”

說著,劉睿頓了頓,才加重語氣道:“而且,除了以上這五點依靠,還有一個非常重要同時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地方——如果人民安逸於維持現狀,喪失了競爭進取的動力,磨滅了骨子裏的血性,那麼國將危矣!”

劉睿深深的吸了口氣,對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劉拓深深行了記躬身禮,沉聲說道:“父皇,兒臣絕不是危言聳聽,這是兒臣與一位至交好友經過多日的辯論和研討而得出的結論,唯恐思慮不周,還望父皇以及在座列位大漢的忠義之臣能給予指教。”

劉拓緩緩的點頭,眼中流露出讚許之意,看著兒子逐漸成熟起來,慢慢有了自己的政治想法與見識,心裏頗感欣慰。劉拓揮手示意劉睿免禮,然後緩緩的問道:“在座諸位,對太子所言有什麼看法?”

今天來到議事殿裏參與議事的人比往常要多了許多,除了理應到場的三相以及六部的主要官員外,還請來了京城駐守的幾大將領,並由禮部出麵特邀了皇室大學幾位知名大學士,另外連一般不參與議事的幾位公主也都到了,所以寬敞宏大的議事殿竟也顯得略微有些擁擠。

當大多數人還在皺眉沉思時,一貫以嗓門大而聞名的兵部尚書武錚開口說道:“太子殿下說的有理!俺是深有體會啊,這幾年征兵是越來越難了,願意當兵的越來越少,來當兵的也都是為了混進軍營吃口飽飯的,他姥姥的,當俺軍營是施粥的鋪子嗎!”

“武尚書,禮數,注意禮數!別老是一激動就語無倫次的,再罰薪水的話恐怕你今年就要倒貼銀圓給張尚書了。”說話的是禮部尚書秦育,他的眉頭粥成一團麻了,搖頭搖到幾乎要把脖子甩斷了。

武錚一張老臉漲的通紅,扯了兩把胡子,訕訕的對戶部尚書張遷說道:“張尚書,老武一時糊塗又忘了規矩,罰薪的事就先免了吧,再罰的話俺就連煙也買不起了。”

眾人一陣竊笑,對這樣的活寶都有些無可奈何。雖然武錚是當今皇後的親弟弟,身為國戚的他手握大權、地位顯赫,但又為官廉正不阿、為人豪爽義氣,故而在朝堂之上頗有聲望,更是劉拓的心腹愛將。對如此場麵大家往往一笑而置之,倘若幾天沒見他在議事殿上講粗口說髒字的話,大家反而會覺得奇怪。

剛剛武錚提到征兵的事也引發了一幹武將的感慨,這幫大老粗們本來參加議事的次數就不多,見直屬上司都發起牢騷了,也紛紛你一言我一語的訴苦起來。而武將們說話往往又比較震耳欲聾、鑼鼓喧天的,使得整個議事殿頓時變得熱鬧非常。

劉拓被這群大老粗吵們的頭沉,揮手示意身邊的女官,女官立即知意的點點頭,掏出小金鑼叮叮當當的敲了幾下,這才讓他們安靜下來。

“瞧瞧你們幹的好事兒,朕都不知道該說你們什麼好。你們自己看看,把秦尚書氣成什麼樣了?”劉拓指指渾身哆嗦正坐在椅子上倒氣兒的秦育,氣得差點就要拍桌子,“今天之所以把大家召集過來,就是為了討論一下太子所說之事,朕是想聽聽你們的意見,不是讓你們來這裏發牢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