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足協的選擇(一)(1 / 2)

李寧商第一次聽說足協高層產生權力紛爭的消息,是在國內某專業媒體的一小段文章上。不知道是哪個大嘴巴,或別有用心的人士,將體育總局領導讚揚張祥龍在爭辦亞洲杯時的社交能力,並有意將足協的管理分為內外兩塊之說透露給了媒體。這一小段的報導,在足球已經淪為不關注運動的當時,並沒有引起普通大眾的矚目。但在有心人的眼中,無疑是一條異常有價值的情報。報導刊出的當天,這則新聞便被李寧商手下專門分類信息的工作人員呈送到了李寧商的麵前。

由於級別的問題,李寧商安排在足協內部的工作人員雖然嗅出了些氣味,但終因沒有得到確認,而沒有向其彙報。這讓李寧商對於他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產生了質疑。在通過嶽父的關係網,得到了確切的消息之後。李寧商立刻便通過相應的渠道,對屬下的相關人員發出了嚴厲警告。這一類型的警告在李寧商的係統中可是很少會傳遞的。當時亦很是令相關的下屬部門緊張了一陣子。要知道,李寧商可是很好的一座靠山,若是失去了,遺憾可能隻是所有可能產生的情感中,最為輕鬆的感情了。

由於當時的李寧商身在歐洲,他所有的精力,基本上都放在了率鄰多特蒙德俱樂部爭奪歐冠的賽程上,對於國內足協領導班子權力鬥爭的問題,便也沒有放在心上。但此時閻龍的一番話,不得不令他慎重考慮起自己的站位問題。雖然此時的站位錯誤倒也不會影響到其未來的發展,但多多少少也會影響一些進程的速度。要知道,時間可是李寧商現在最為缺乏的物件了。

表麵上看來,閻龍與張祥龍此時攜手找自己談心,仿佛二人在危難之時凝成了一股繩,一致對外。但閻龍卻又在話語中隱射張祥龍種種的不利之處,將兩人之間的對立明示於自己。這令李寧商有些煩惱,他有些摸不著頭腦。張祥龍不是笨人,閻龍的做法雖不明顯,但隻要張祥龍稍稍推敲一下,必不難清楚閻龍的用心。就李寧商目前的了解,閻、張二人目前還真沒有到達這樣劍拔弩張的地步,閻龍此時用心何在。

退一步說,就算是因為閻龍看中了李寧商的名聲和實力,認為李寧商的勝算更大,想與李寧商合作,情急之下,才做出了這樣的事情。那麼,李寧商選擇與閻龍合作,到底是不是最好的選擇。李寧商需要掌控足協,他有許多的方案需要通過足協作為平台,向國內所有的俱樂部灌輸。一個聽話的領導班子對於李寧商來說是極其必要的。閻龍越是表現出自己的強大,越是令李寧商產生擔心。尾大不去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著玩玩的。相反張祥龍種種弱智的表現,卻令李寧商產生了一定的安全感。

“閻副主席,感謝您對我如此的關心。事實上我之所以離開歐洲,回國尋求發展。便是因為發覺,單純的走出去,利用他國的資源,為中國培養球員的想法,是片麵的。足球要想強大,必須得到本國聯賽強而有力的支持。聯賽水平高,才能吸引外界的目光,才能培養出高水平的球員,五大聯賽隻能成為本國足球事業上升一個台階的輔助力量。”

掃了一眼麵前的二人,閻龍依然是一幅微笑的表情,裝出一幅高深莫測的樣子。而張祥龍則暫時從剛才的思考中,解脫了出來,顯露出專注的模樣,靜靜的聆聽著自己的陳訴。李寧商心中清楚,足球在麵前二人心目中的份量是完全不同的。

閻龍雖然將足球稱之為事業,但其對待足球的態度更多的是一份工作。足協副主席的位置更多的是一個跳板,幹得好,自是不用說,向上再邁一個台階絕對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幹的不好,那也沒有太多的關係。反正上幾任早早的就將攤子給搞濫了,自己最多拍拍屁股走人,也是不會有什麼人鑒定他能力不夠的問題。

而張祥龍則不一樣。可以說他從參加工作便處在了足球的領域中。在其的腦海裏,足協第一副主席已經是他最高的奮鬥目標。張祥龍想將中國的足球水平搞上去。但事實是,他沒有這個能力。在中國搞足球,早已不是單純足協領導發句話,下麵隻需按章執行便可以了。且不說國家體委、上麵各級領導的眼睛都盯在這塊,就看看下麵搞足球俱樂部的後台老板,私人的有徐有亮,公家的是各個國有行業部門,哪一個都不好惹,一個決定不好,惹得一身臊將會是其最輕鬆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