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出手(二)(1 / 2)

接受中央電視台的專訪,已經成為了李寧商每次回國的必修課。作為金融界與足球界的大亨,李寧商絕對是國內普通老百姓的寵兒。對於他的專訪,往往能夠獲得不錯的收視率。記得上一次李寧商回國,中央電視台由於某些因素,將專訪的播出時間放在了中午。但最終依然取得了近16個點的收視占有率。這讓整個電視總局的領導都產生相當大的觸動,原來不是訪談類節目收視群體小,而關鍵是在於訪談的對象。這一年內,電視台開始嚐試改變原來的欄目風格,走精品化道路,亦成為了訪談類節目的口號。緊貼民情,把握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話題,將領域內名氣最大的人請入自己節目的做法,令訪談類節目在總台內的排名也逐日提升。

當李寧商剛剛回國之後,電視總局便做起了訪談的策劃。這一次他們放棄了有針對性的“高端訪談”欄目,而是專門從各個訪談類型的欄目中,抽掉了一批精英人馬,組成一個團隊,準備製作一起特別節目,二套與五套的編輯室,甚至將李寧商近幾年在金融與體育領域的所作作為,各自製作了一套專題,供小組使用。

其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更是令這一次對李寧商的訪談帶上了濃重的含義。看到總台的領導對於此次節目異常的重視,電視台的廣告招商部門嚐試性的在網絡上發布了一條對於此次訪談的廣告招商信息。按照他們的最初宗旨來說,隻是不想領導在不爽的時候,以辦事不盡心,沒有主動性的理由批評自己的部門。

沒想到信息發布後,立刻便得到了許多企業的回應。李寧商下屬的世唐集團,更是直接打電話過來,以300萬的價格買下了采訪大廳背景上的一個廣告位。這一下便觸發了廣告部門領導的神經。在第一時間向上級主管領導彙報了戰果後,他們更是加大了招商的力度,通過手下各個平台,對外界發布著信息。

由於時間緊迫,再加上眾多的商家對於此次訪談的關注。廣告部門開曆史之先河,在網絡上進行了一次投標大會。數十家企業通過網絡完成了對於此次訪談節目的廣告招商。截至節目開播前一天,此次訪談節目的廣告讚助竟然超過了2000萬。超越了某些訪談節目數月的金額。這樣的結果,令上級領導興奮不已,他們甚至將廣告部門此次的招商行為,通報整個電視台,予以褒獎。

在接收采訪之前的一天,李寧商將自己最為核心的智囊團成員,都聚在了自己的別墅中,商討如何麵對明天的采訪。如同過去一樣,電視台提前一天便將第二天的采訪稿送到了他的手中。經過前幾日的交際,李寧商已經在對手的腦中,種植下了四處拉援,以期在最高的領域將徐有亮擊敗的印象。李寧商清楚,這樣的做法是徐有亮一方最為樂意見到的現象。因為隻要稍稍懂得行情的人,都會明白,這件事,如果采用硬碰硬的做法,那麼無論最後結局如何,都隻會令李寧商更加的受傷。而且他們很有把握,讓李寧商采用這樣做法的成功幾率不到一成。此時,李寧商與手下人在此便是要商討如何將嶽父的建議付諸實施。中央電視台的專訪便是最為有效的工具之一。他們要在對手的眼皮底下,展開自己的反擊。

現在國家的大環境是搞經濟建設,所以中央電視台送過來的采訪稿中,關於經濟的問題占了總數的七成。馬上即將臨近奧運會,所以涉及奧運經濟的問題更是占了所有問題中的兩成。對於這些問題,李寧商及他手下的智囊團回答起來,簡直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他們唯一要把握的一點便是,“形式一片大好,不是小好,而是越來越好。”在國內,什麼問題犯了都可以救,就是不能出政治問題。

李寧商此刻最關注的問題當然是足球方麵的問題。與徐有亮鬥爭的勝負手不在上,而在下。說到發動群眾的力量,還真的沒有比中央電視台更好的場所。如何在不著痕跡的情況下,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表述清楚,便成為了李寧商一眾人等努力思考的問題。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根據電視台率先送過來的問題,策劃著回答的方式。足足六個多小時,直到淩晨一點鍾。由於此次采訪過程中,允許電視觀眾,通過電話或網絡的方式,直接與李寧商交流,為了不影響李寧商第二天的精神,眾人才紛紛散去。

根據安排,這一次的專訪分成了上下兩個部分,各占25分鍾,中間以廣告與李寧商個人專題介紹穿插。上半場為經濟專場,主要讓李寧商發表一下對於中國經濟延展性的看法,對於奧運經濟的看法,還有對於中國股市未來走向的看法。下半場則主要討論體育方麵的問題,並且接受普通觀眾的互動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