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兵敗如山(1 / 2)

無獨有偶,就在朱厚熜為明軍軍糧發愁的同時,韃靼軍營之中也為此陷入了恐慌之中。

誠如嚴嵩所言,大明富有四海,曆來京師所需糧食都是由江南財賦重地供給。自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起,每年江南諸省的糧米科稅都是分春秋兩季解送京師,隻在今年春季,就已通過京杭大運河將上年所征秋賦一百多萬石糧米送抵京師。在韃靼攻陷通州阻斷漕運之前,戶部又緊急征調了山東、河南、江浙等省當年夏賦近五十萬石入京做軍儲,朝廷如今手上掌握的存糧有上百萬石,足夠京城數百萬軍民一月之用,說起來朱厚熜為軍糧發愁隻是遠慮而已。

韃靼麵臨的困境卻是不折不扣的近憂,往常屢次犯境,他們都能靠剽掠補充軍需,但今次舉全族之力大舉入侵,明朝卻采用了聞所未聞的“堅壁清野”之法,將京畿百姓要麼遷入內城,要麼動員舉家遷徙內地,令他們再也無法以戰養戰。二十萬大軍人吃馬嚼,每日所需糧秣都是不小的一筆開銷,隻能依靠仇鸞麾下那五千大同軍驅趕著沿途擄掠的數萬百姓四處搜山,募集糧草,即便如此也是杯水車薪。與明軍在北京城下僵持近月,大軍攜帶的牛羊及沿途剽掠到的糧食已快告罄,戰事卻仍是毫無進展,令酋首俺答十分焦慮。

令俺答心煩意亂的還不止於此——與明朝全國軍民同仇敵愾,共禦外侮所不同的是,韃靼分裂日久,各部之間多年相互攻殺不休,俺答鼓動各部南下入侵明廷,許以剽掠到的戰利品盡歸各部所得,才於倉促間糾合起二十萬大軍,隻是暫時歸於俺答統領。一部分部族首領見如今戰事不順,既得不到先前俺答允諾的金銀珠玉子女牲畜,又擔心俺答部借此機會削弱吞並自己部族,便紛紛起了撤軍之心;另一部分年青少壯的部族首領卻一心要開疆拓土,恢複成吉思汗的榮光,自然不願意就此罷兵回草原。兩派終日在俺答的帥帳之中爭吵不休,說到激動之處幾乎要拔出刀子拚個你死我活,俺答好說歹說才製止了自家軍中的內訌。

對於俺答這樣稱霸草原的梟雄來說,盡管沒有定下南下牧馬,恢複前元的野心,但就這樣灰溜溜地撤軍是絕不可能的,因此,他強令各部族再堅持一段時間,靜觀戰局變化。

連綿數日的秋雨終於停了,十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整整兩天時間,德勝門、彰儀門明軍大營之中軍旗搖曳,喧囂震天,顯然是軍旅正在頻繁調動,象是有所異動,令韃靼軍上至酋首俺答,下到普通士卒都十分擔心明軍可能仰仗火器之利襲營,全軍隻得嚴加戒備,須臾不敢大意。

到了二十六日,俺答才探知明朝京城之中發生了內亂,德勝門、彰儀門兩處主力京師營團軍和禦林軍均被調入內城平叛,如今迎麵之敵換上了各地勤王之師。對於這些手下敗將,俺答根本沒有放在眼裏,便決定於次日進攻德勝門方向,一舉吃掉當麵守軍,趁著明軍潰敗退出城中之時攻破城門。

嘉靖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沉寂了近半個月的戰線再一次沸騰了。

天剛蒙蒙亮,韃靼便開始清理大營前的鹿砦,填平壕溝;辰時初刻,數以萬計的騎兵湧出大營,分列於左右兩側;接著,大隊的騎兵自正門而出,集結在正麵,看他們擺兵布陣的架勢,似乎又要采取慣常的兩翼突破,向心攻擊的戰法。

相對於韃靼軍的喧囂,駐守德勝門的明軍陣營卻是一片肅然,每一個軍官和士兵都看到,對麵韃靼虜賊黑壓壓的隊列長長伸展開來,一眼望不到盡頭,揚起的塵囂遮天蔽日,金鼓陣陣,號角齊鳴,撕雲裂帛之聲如同敲擊在明軍心頭之上,他們的臉色開始發白,握著兵刃的手也開始微微顫抖。

營團軍奉調入城之後,山東備倭軍從五品都指揮同知宋子端被臨時任命為德勝門主將,見到是這種陣勢,情知今日一場惡戰在所難免,便躍馬衝到陣前,對全軍將士高聲喊道:“百年基業,千年國運,在此一戰!大明的好兒郎們,殺敵報國,隻在今朝!”

隊伍中響起一陣喊聲:“殺敵報國,隻在今朝!”但每個人都能聽得出來,那陣喊聲顯得有氣無力,顯然心中都充滿了恐懼。

德勝門副將、河南衛所軍統領錢文義大怒,跟著躍出陣前,大聲叱罵道:“你們這幫沒膽的龜孫,韃子再他媽牛逼,前些日子還不是被俞軍門、戚軍門的營團軍和老子手下的弟兄打得屁滾尿流。他們是兩條腿夾一根吊,莫非你們褲襠裏就沒有卵子!”

一直與營團軍並肩作戰的山東備倭軍和河南衛所軍的軍士哄笑起來,那些在前期作戰中傷亡慘重的各省衛所軍盡管還是畏懼於韃子的凶狠,卻也被他的話激起了心底那最後一點男人的血性,不由得將身子又站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