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遠交近攻(1 / 2)

盡管確定了“南攻北守”的戰略方針,朱厚熜也不敢鬆懈,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始終壓在他的心頭,就是日本問題。

從現在來看,日本正處在戰國時代,但是,火槍已經被汪直傳入日本種子島,這幾年裏不知道有沒有學會造“鐵炮”的能工巧匠離開種子島,讓“鐵炮”在日本遍地開花,汪直這一趟北上日本就能探出結果。不過,即便沒有,那些葡萄牙人如今在東方如此活躍,難免會插手同樣利潤不菲的中日貿易,跑一跑短途貿易打個短平快賺點快錢,那麼,“鐵炮”傳入日本就不可遏止,日本統一也就不可遏止;或許再過五十年,統一後的日本就注定會入侵朝鮮,明軍抗日援朝之壯舉也就注定會發生……

一言一蔽之,世界曆史還會按照他固有的軌道前進!

朱厚熜知道,作為穿越回來當上了大明王朝嘉靖皇帝的他,或許可以改變中國的曆史,卻不見得能改變整個世界的曆史進程,除非他能象一力推行嘉靖新政一樣,做出能影響或是改變其他國家曆史進程的事情。遠隔重洋的歐洲一時還鞭長莫及,隻能望洋興歎;可對於一衣帶水的日本若是放任不管,就太對不起辛辛苦苦讓他穿越的命運之神、上帝之手了--要知道,打開時空之門一定很費功力很費能量,要不為什麼除了網絡寫手這一特殊群體,其他人怎麼就很少聽說能穿越回去啊?

因此,朱厚熜已經下定決心,剿滅倭寇,肅清海路之後,還是應該派些兵啊船啊什麼的到日本去轉一轉。

熱愛和平、一貫主張睦鄰友好的中華民族不是醜陋的歐洲野蠻人,當然不會搞殖民統治,更不可能搞種族滅絕。不過,聽說倭寇中間有不少人是受某些別有用心企圖破壞中日傳統友誼的戰國大名所指使,追究追究他們的領導責任也是可以的嘛!還有,在日本戰國初期的南北朝時代,無論是天皇還是室町幕府的足利將軍都曾經接受過我大明朝的冊封,是我們大明天朝上國認可的合法統治者,你們這些臣子不尊天皇和幕府將軍的號令,你打過來我打過去,象話嗎?聽說你們還動不動就搞什麼“上洛”(注1),身為臣子,竟然一再以武力脅迫君上,企圖挾天子以令諸侯,我大明作為日本的保護國,麵對這樣大逆不道的舉動豈能坐視不管?隻要天皇或室町幕府的足利將軍懇請我大明出兵“尊王攘夷”,我大明砸鍋賣鐵也要組建大明誌願軍,以大無畏的國際主義精神,雄赳赳、氣昂昂,跨過日本海,用實際行動履行我們對藩屬之國的國際義務,匡扶人間正義,維護世界和平!

而且,趕集還得趁早,抗日援朝大概是在萬曆中期,嘉靖在位四十五年,距現在隻剩下了二十年的時間,隆慶一朝隻是六年,也就是說,從現在到萬曆中期,最多也不過五十年的光景,結束日本戰國時代的那幾位猛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肯定都已經出生了,甚至,那個奠定日本統一基礎,卻沒有福氣去享受勝利成果的倒黴蛋織田信長或許已經成年了,時不我待啊!

為此,朱厚熜在調汪直專跑東洋航線、經營中日海外貿易之時,專門給他下了一道密旨手劄,密令他不惜一切代價搜集日本國內政治、軍事、經濟等情報,重點放在日本天皇、室町幕府的足利將軍和各位有名有姓的戰國大名身上,還特別圈定了幾個有名的家族,按重要程度依次排列為織田、德川、武田、今川、細川、毛利、上杉……

當然,這都是朱厚熜在另一個時空看閑書和玩《太閣立誌傳》所殘留的一點記憶,難免掛一漏萬。當熟知日本情況,被朱厚熜戲稱為“日本通”的汪直接到皇上密旨之後十分疑惑:若說關注武田、細川、今川、毛利這些占有一國或幾國的戰國大名確乎緊要,皇上說起的織田、德川是誰啊?沒聽說過嘛!大概也就是占據一兩座小城的小領主,怎麼還排到了已經在日本名滿天下、威震全國的武田家族前麵了?莫非皇上又是“夢得神授”,知道這兩個家族日後會成為我大明的威脅?若如此說來,倒確需早做謀劃,防患於未然。不管怎麼說,皇上天縱睿智,又是膺天明命的真龍天子,有上蒼護佑,時常能天人感應,他的決策,是斷不會錯的!

朱厚熜堅信,汪直當年曾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鐵炮”販賣到日本,許多戰國大名都是他的VIP客戶,關係網密布日本列島,可謂縱橫軍政兩界、通吃黑白兩道,搜集情報自然小菜一碟、手到擒來。至於能不能說服日本天皇和室町幕府的足利將軍發出邀請函倒無關緊要,當年冊封他們的詔書、金印,大明王朝都留著副本;而他們奉上的國書、拜上的謝表也在皇史晟裏存檔,花上幾兩十兩銀子在北京琉璃廠找個造假的工匠,別說是能蒙住明朝的官員,大概日本天皇和室町幕府的足利將軍本人也分辨不出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