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戰損之比(1 / 2)

自從明朝朝廷接受蒙古各部封貢之請許開馬市以來,嚴禁各鎮兵馬不得出邊攻擾,韃靼酋首俺答也依照和議條款,約束部眾不再襲擾邊庭,這幾年裏,宣府至大同漫長的西北邊境線上一直未起狼煙,官民互市日漸興旺,兩地邊民生活也日漸富庶。聖駕親率大軍出了宣府,沿長城而行,一路平安無事,很快就抵達大同。

大同巡撫孫望中、總兵徐紹峰、副總兵劉子昂等文武官員出城十裏郊迎聖駕,向皇上彙報了大同軍參加軍事演習的準備情況,並奏稱蒙古各部使者已抵達大同,如今正住在城外的邊堡之中。

原來,十幾萬明軍浩浩蕩蕩地出塞,不免令蒙古各部為之震驚。就在他們驚恐難安,不知是該聚兵抵抗,還是該引領部民退回大漠深處暫避明軍鋒芒之時,突然又接到了明朝送來的敕書,聲稱此次出塞不為征伐,而是要搞什麼“軍事演習”,讓他們毋庸驚懼。明朝組織這麼大規模的會操演武,本來就十分不尋常,敕書上還讓他們派出使者去“觀摩軍演”,就更讓他們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紛紛派人前往實力最為強盛,也是明軍出塞之後首當其衝的韃靼俺答部,問計於俺答。

韃靼俺答部也收到了明朝禮部的敕書,內部意見也不統一,有的說明軍此舉乃是假道伐虢,其心歹毒,不可不防;有的說明軍此舉不過是為耀兵域外,並不真的想要妄動刀兵,兩派意見針鋒相對,多日爭論不休。俺答經過反複考慮,折中了兩派意見,一方麵暗中下達征兵備戰令,令所部青壯男丁準備弓馬,防備明軍來襲;另一方麵派出其子黃台吉為使,前去“觀摩軍演”,順便打探明朝的真實意圖。其他各部也都依計行事,派出了使者。大同守軍防範甚嚴,不許各部使者進入大同城,依照舊製將他們安置在了城外。

朱厚熜聞之大笑不已:“他們是朕專程請來觀摩軍演的貴客,我泱泱中華禮儀之邦,哪有將客人拒之門外的道理?快快派人將他們請到城內,明日朕要設宴款待他們。”

次日,明朝朝廷在大同巡撫衙門擺下盛大筵席,款待蒙古各部使者,隨行的各位朝廷重臣及大同各位文武官員奉命作陪。席間,朱厚熜命兵部右侍郎、明軍總參謀長楊博將此次“射天狼”軍事演習的總體方案向來賓和盤托出,聲稱此次演習隻為檢驗明軍戰力,並不針對某一方,諸位嘉賓毋庸擔憂,安心觀摩演習,還請多提寶貴意見雲雲。隨後又賜給各部使者大量的絲綢棉帛、精美瓷器及珍玩珠玉等物,以答謝他們送來當賀禮的寶馬良駒。

蒙古各部使者聞說明朝計劃出動三十六萬人馬參加演習,無不麵如人色、兩股戰戰,幾欲離席逃遁,卻還得維護自己蒙古硬漢的尊嚴,瘦驢拉硬屎地在心裏安慰自己不是南蠻大吹法螺,便是眼前這個南蠻皇帝好大喜功,帶著幾十萬人來耀兵塞外。

尤其是韃靼俺答部使者黃台吉多次出使明廷貢馬,深知明軍虛實,一見俞大猷和劉鼎望等禁軍高級將軍悉數在座,便知明朝此次演習絕不可等閑視之,心中更是擔心不已。

按照演習原定計劃,扮演藍軍的禁軍第一軍、第二軍在大同城外安營紮寨,休整五日之後,第一軍向大同城發起了試探性的攻擊,明軍“射天狼”軍事演習如期拉開帷幕。

曆來守城作戰,若是四麵被圍,會對軍心士氣帶來極大的打擊,除非敵軍兵多勢大,不得不固守城防避其鋒芒,否則斷無困守孤城的道理。大同軍兵力比藍軍全軍隻少一兩萬人,又占有地利,更有皇上及諸多朝廷重臣蒞臨觀摩,讓他們在感到無上光榮的同時,也感到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大同軍沒有龜縮在堅固的城池之中固守待援,而是列陣於外,展開了積極的防禦,雙方激戰竟日,鬥了個旗鼓相當。

日暮時分,紅藍兩軍各自收兵回營。總參謀部的作戰參謀經過緊張的統計計算,公布了兩軍戰果:紅軍大同軍傷亡逾萬,藍軍第一軍傷亡兩千,責令兩軍各自削減相應兵力。

曆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即便是麵對由號稱“天下第一強兵”的營團軍改編的禁軍第一軍,這樣的結果也令大同軍諸將無法接受,大同總兵徐紹峰頓時跳了起來,與楊博爭辯道:“今日一戰,我軍明明與俞軍門所部鬥了個不分勝負,為何傷亡卻是數倍於他?這且不說,我軍前鋒五千將士與俞軍門所部一團之眾纏鬥多時,也是不分勝負,為何總參謀部判定我軍前鋒全軍覆沒,他那一團三千人馬倒還有一半存活?莫非在總參謀部眼中,我大同軍戰力就如此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