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魂兮歸來(1 / 2)

草原上壘起了一座座新墳,木製的墓碑整齊地排列成一個方陣,這是鬼雄的方陣。

麵向著墓碑,幾千名衣甲鮮亮的明軍將士也整齊地排列成一個方陣,這是人傑的方陣。

按朱厚熜的本意,是要將陣亡的一千八百六十三名將士遺體運回國內,安葬在大明的土地上。但是,隨行文武官員都勸諫說時值盛夏,遺體無法久存,還是早日讓殉國將士們入土為安的好。朱厚熜痛心不已,卻也不得不接受了這個合理的建議,傳令駐紮在豐州至大同一線的禁軍第一軍各部齊聚於此,又命駐紮在大同城的禁軍第二軍、第三軍和大同軍選派各級軍官將佐為代表,於嘉靖二十八年六月二十五日,為陣亡將士舉行了盛大的安葬儀式。

站在隊伍前列新築起的高台之上,朱厚熜高身喊道:“今日,我們齊聚於此,祭奠為國捐軀的大明將士!上酒!”

內侍抱來碩大的酒壇,將剛剛從大同星夜運來的美酒佳釀倒在條盤上的一隻隻大碗之中。

朱厚熜緩步走下台階,端起碗,一一高舉過頂,親自將酒碗放到第一軍軍長俞大猷、第二軍軍長劉鼎望等人的手中,然後自己捧起一個大碗,朗聲說道:“第一碗,朕敬為國捐軀的大明將士。你們生既為大明子民,死當為大明鬼靈,今日,朕與諸位文臣武將把你們安葬在這裏,以你們百戰雄魂,永鎮大明邊庭,懾四方夷狄,睹萬邦來朝!祝你們英魂常在,永佑大明!”

說罷,他轉身麵向著墓碑,彎腰躬下身子,將滿滿的一碗酒灑在地上。

“謝皇上!”俞大猷等人動情地說道,端起碗,高舉過頭向天敬了一敬,然後躬身將酒灑向大地。

喧鬧的人群瞬間變得靜悄悄的,連人們的呼吸聲都能聽得見。站在隊伍的最前列,經曆了那場生死之戰的第一軍混成旅將士們含著熱淚,將朱厚熜的話由近處向遠方傳開,所有人都感動了。一些士兵背過身體,悄悄地擦掉臉上的眼淚。接著,有人帶頭發出一聲歡呼:“萬歲!”

頓時,全場都沸騰了,將士們高呼著:“萬歲!”

“天朝兒郎,殺敵報國!”

“英魂常在,永佑大明!”

陣陣吼聲響徹雲霄,天地也為之變色。

在萬眾景仰的目光裏,朱厚熜端起第二碗酒,轉向了混成旅的全體將士,高聲喊道:“第二碗,朕敬諸位活著歸來的英雄,為你們的豐功偉業,也為我大明的國運昌盛!是你們以劣勢的兵力打敗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古鐵騎,由此寫下了我大明軍隊不可戰勝的輝煌一頁。朕相信,經此一戰,再也無人敢欺我華夏無人!”

說罷,他舉起大碗,向將士們敬了一敬,然後仰頭,一口就將滿碗的酒倒了下去。

朱厚熜的酒量本來就不行,這一下子又喝的太急了,猛地咳嗽起來,臉上也泛起了潮紅。

“皇上!”站在皇上身旁的俞大猷發出一聲驚呼,想去奪碗,又礙於眾目睽睽之下,這麼做有損皇上的威嚴,隻得感動地擦了把淚,跟著其他人將酒一飲而盡。

全場越發沸騰了,多少年來,明軍從未有過如此酣暢淋漓的大勝,所有的人都覺得揚眉吐氣,腰杆從此再也不會彎曲,更有一股馳騁宇內、橫掃八荒的豪情在胸中激蕩。

聲音漸漸平息下來之後,朱厚熜又捧起一碗酒,向著全軍將士們喊道:“第三碗,朕敬全體大明軍人。願諸位秉承先烈遺誌,日後多多為國殺賊,揚我中華國威,衛我大明社稷蒼生!朕在此向天發誓,凡有我大明軍旗飄揚的地方,再也不容他人肆虐!敢犯我大明天威者,雖遠必誅!”

全軍將士同時舉手至頭,向朱厚熜施禮。各軍連排長出列,將放在身旁的一壇壇美酒打開,傾倒在麾下兵士的碗中。

醉態可掬的朱厚熜甩開試圖攙扶他的太監,搖晃著走上了高台,麵向著墓碑,高聲吟道:“身既死矣,歸葬山陽。山何巍巍,天何蒼蒼。山有木兮國有殤,魂兮歸來,以瞻家邦。

“身既歿矣,歸葬山阿。人生苦短,歲月蹉跎。生有命兮死無常,魂兮歸來,以瞻山河。

“身既沒矣,歸葬山麓。天何高高,風何蕭蕭。執幹戈兮靈旗矗,魂兮歸來,永守親族。”

陽光灑在他金黃色的龍袍上,看起來是那樣的聖潔,那樣的祥和。

這是朱厚熜在另一個時空的一部玄幻上看到的《葬歌》,覺得很有味道,就記了下來。那天定議要將陣亡將士安葬在異國他鄉,他一時心潮湧動,不能自已,提筆寫下了這首葬歌。而且,他已經等不及回到京城命禮部教坊司按韻度曲,今日就情不自禁地吟誦了出來,以紀念那些殉國於此的大明將士。

當時俞大猷陪侍在側,見皇上禦製《葬歌》落筆在“永守親族”,而不是通常應該有的“以衛家國”、“以衛君王”之類的話,隱約覺得有些不妥,卻清楚地看見皇上的眼眶之中閃爍著晶瑩的淚光,未敢當麵向皇上提出異議。此刻聽到皇上高聲吟誦,他突然間也明白了那短短的四個字之中隱含著的無盡深意,不禁深深地為之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