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黃雀在後(2 / 2)

島津貴久的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明,不過,他萬萬沒有想到,對麵坐著的這位大明海商身負絕密使命,他想做今川義元和三好長慶鶴蚌相爭的漁翁,卻沒有想到,自己隻不過是一隻準備捕蟬的螳螂,早就被大明王朝這隻黃雀盯上了!就憑他暗中縱容倭寇騷擾大明海疆,大明王朝也不會放過他!

有了島津貴久的慷慨許諾,汪直自然毫不客氣地要走了薩摩藩最適宜大船停泊的一處港灣和臨近港灣的偌大一片土地。為了換得汪直給他購買更多的火槍,島津貴久還慷慨地提供了幾千名勞力。接下來,在等待台風過去的那一個多月裏,汪直船隊的幾千名船工水手和那幾千名勞力拚命地擴建港口,還在港口之外築起了一道堡壘。畢竟時間過於倉促,不能象日本戰國大名那樣修築城池,他們就每隔百丈之遙便修築一座高約丈許,徑長數丈的巨大圓形碉堡,其上布滿射孔,正對著大路的方向還開有巨洞,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向外。堡壘之間不但挖有寬逾兩丈、深約丈許的壕溝,引來海水,形成一條護城河;還在護城河的內岸密密麻麻地立下巨木,構成一道木牆般的柵欄,將整個港口護衛其中。

起初,汪直船隊的舉動並沒有引起島津氏的懷疑。直至堡壘築就,大炮架起,島津氏的不少家臣才覺得有些不大對勁了:不就是為了販運幾船生絲而修建一個臨時駐泊避風的港口嗎?有必要如此大費周章地築城?而且,據僥幸逃脫明軍圍剿的海盜們說,那些明國人架起的大炮,還有那些船工手持的火槍,分明是明軍的武器!那個汪直口口聲聲說他隻是個商人,明國鎮撫司千戶的官職隻不過是他為了貨殖方便,花銀子捐來的,如何竟有那麼大的神通,能弄到那麼多的明軍犀利火器?

島津貴久也漸漸地察覺出了異常,不過,他深知汪直原本是海盜出身,如今還在做著販賣火槍之類見不得光的買賣,一廂情願地認為汪直隻不過是擔心被他黑吃黑而已。但是,他經不起別人的呱噪,便召集家中重臣集體商議此事。

有不少島津氏的家臣建議出兵占據汪直船隊新築城的港口,他們的理由有三條:其一,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薩摩藩乃是島津氏的根基之地,向來不允許外人進出,如今卻有這麼一股勢力盤踞於此,日後恐有尾大不掉之虞,終究會成為島津氏的心腹大患;其二,那個明國海商五峰船主汪直為求加快港口建設進度,大撒銀錢,給工匠民夫以豐厚的報酬,引得薩摩領內不少百姓主動前去效力,久而久之,領民難說會不會都被那個該死的明國海商給誘拐了去,甚至被那個該死的明國海商煽動起來對抗藩主。還有最最重要的第三條理由:明國眼下發兵近十萬,大舉討伐南洋諸國,據說是因為南洋諸國勾結紅毛鬼殺了明國人。而島津氏與明國的關係一向不睦,諸多出身九州的武士下海為寇,剽掠明國沿海市鎮,已經成為世人皆知之事,明國不可能毫無警覺。日後他們會不會以剿倭為名,發兵討伐薩摩?那個明國海商五峰船主汪直擁有明國朝廷授予的官職,焉知會不會是明國派來的臥底……

為了在薩摩租借土地一事,汪直不但在島津貴久身上下了偌大的功夫,還拜訪了島津氏家中不少元老重臣,饋贈大量錢財禮物。正所謂受人錢財,替人消災,那些家臣都旗幟鮮明地反對出兵之議。他們認為,既然主公親口允諾劃出土地給五峰先生修築港口,就不應該自食其言。否則便是背信棄義,恐招天下英雄恥笑。此外,五峰先生不但是幕府將軍的禦家人,還是京都公卿的座上客,一旦與其撕破臉皮,主公日後率軍上洛,隻怕難以得到天皇和幕府將軍的支持,討不來天皇的詔書或幕府將軍的憑信,出兵之舉便難以得到天下之人的認可。哪怕走海路,繞開四國島,直抵伊勢灣,近畿諸國的大名也不會主動讓出通道。一旦陷入苦戰之中,遠征本州島的薩摩大軍隻怕有全軍覆沒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