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廢物利用(2 / 2)

亦不刺能聽得出來,李成梁的言下之意不僅僅是要拿著島津貴久的馬印,還要取下那名代替主公殉死的武士的首級,當成是島津貴久的首級,以此恐嚇海高城守軍,使其鬥誌潰散而開城投降。盡管他也知道,這是最大限度降低兵士傷亡的辦*,成功的可能性相當的大;但是,眼前這個身中數彈、倒在血泊之中的年輕倭奴,忠心耿耿,奮不顧身,也算是一位他們蒙古人最敬重的勇士,死後還要遭受這樣的屈辱,讓亦不刺有些於心不忍……

看著李成梁那躍躍欲試的表情,亦不刺的心裏更是百感交集--對於這位在黃埔軍校之時就被自己看重的學生,他無疑是滿意的,否則也就不會極力向俞大猷推薦到第一軍任職,讓他參加伐倭大軍,到異國他鄉來建功立業;但是,無論是在平日的言談之中,還是剛剛提出那樣的建議,都暴露出他過於熱衷於功名利祿,簡直和自己年輕時候一樣……

一來礙於自己特殊而尷尬的身份,如果執意不肯采納李成梁所提出的有效方*,隻怕會被騎兵旅的將士們誤認為出身異族的他對他們的性命漠不關心;二來也是被自己得意門生那熱切中又帶著一絲期待的眼神所打動,亦不刺猶豫了片刻之後,點頭說道:“那就按你說的辦吧!”

作為亦不刺最賞識的學生,李成梁自然也明白自己的恩師心中作何之想,忙說道:“取下海高城之後,學生定親手將此人安葬入土,且請軍門放心。”

海高城長寬約一裏,高三丈,即便是在地瘠人貧的薩摩,也隻能算是一座小城,遠遠無*與島津氏家主島津貴久的本城鹿兒島城相比,隻因地處港灣要隘,才駐紮了兩千兵士。但是,正如明軍將帥預測的那樣,這兩千兵士先是在試探性的進攻中損失了三百餘人,又被島津貴久抽調了一千二百人隨行出陣,城中僅僅餘下不到五百人。因此,當主公島津貴久率軍出城之後,城主高山八彌就一直守在城中的瞭望台上,密切地關注著明國人占據的港口那邊的戰況,當他看到明軍出陣,己方的陣型很快就崩潰,兵士們昏頭轉向地四散逃竄,趕緊命人緊閉城門,並調集所有的兵士登上城頭,防備明軍乘勝攻城。即便是己方的潰兵逃到城下,他也不許打開城門,任憑那些人在城下哭喊哀求乃至放聲叫罵,他也絲毫不為之所動。

果然不出他所料,沒有過到一個時辰,便有大隊的明軍騎兵衝到了海高城下。為首一騎高舉著一個鮮血淋漓的人頭;另一騎高舉著島津貴久的金幡馬印,高聲喊道:“倭酋島津貴久已經認罪伏誅!爾等速速開城投降!”

盡管城上的守軍看不清楚城下那位明軍騎士手中提的是不是主公的首級,但是,首級上戴著的,正是主公天下聞名的鹿角頭盔;而且,另外一位明軍騎士手中高舉著的,卻的的確確是島津氏家主世代相傳、昔日曾經威震九州的金幡馬印;而且,城下那些潰兵見到明國騎兵殺到,紛紛跪伏在地上求饒,又被城上的守軍誤以為他們是因為認出了主公的首級而跪行祭拜大禮,頓時軍心大亂,紛紛用可憐巴巴的眼神看著城主高山八彌。

有鹿角頭盔和金幡馬印為證,高山八彌也以為城下那顆鮮血淋漓的人頭正是主公島津貴久的首級,心裏已是萬念俱灰,此刻麵對手下兵士那希冀的眼神,他長歎一聲,說道:“身為島津氏家臣,我對主公負有忠義之責。如今主公雖說已經戰敗身亡,但我仍不能背叛武士的道義……”

城上守軍一片嘩然,有的人跪伏在地上,不停地哀求高山八彌放大家一條生路,不要讓所有人都做了這座注定守不住的小城的殉葬品;還有的人卻悄然握緊了手中的刀槍,眼中乞求的神情也不見了,代之以一種敵視甚至仇恨的目光,惡狠狠地瞪著高山八彌,大有他若是非要讓大家送死,那就先送他去見天照大神的架勢……

高山八彌自然知道,如果自己執意不肯投降,或許不需要明軍攻城,手下的人也會把他綁縛了獻給明軍,換來活命的機會。可是,按照戰國大名之家的慣例,象他這樣被委任為城主的家臣,都要交出家人做人質,此刻老母幼子都被扣在鹿兒島城做人質,一旦他投降,家人肯定要受到嚴厲的懲罰。不是自己死就是家人死,如此兩難的選擇,讓他如何能夠做出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