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天下大亂(1 / 2)

曾為今川義元的心愛侍童,曾與主公有過多次魚水之歡;又蒙主公不次提拔,成為一軍主將的崛越義久正在率軍攻打末森城,眼看著就要拿下尾張織田氏的已故家主、人稱“尾張之虎”的織田信秀當年的居城,突然遭到了織田軍數千兵馬從背後發起的攻擊,又看到被織田軍高高挑起在刀尖之上的主公的首級,頓時心如刀絞,不顧手下四千人馬的死活,立刻切腹自盡。大將一死,全軍立刻潰散,絕大多數兵士向織田軍投降,其餘少數人四散逃竄,也無不被分散在邊境線上的蜂須賀正勝手下的野武士和自發而起織田氏領民們斬殺,首級和兵器被獻給了織田信長以求得賞賜。

攻打鳴海城卻頗費了織田軍一番力氣--守城大將岡部元信也曾是今川義元的侍童,卻不象崛越義久那麼得寵,因此他雖然也有幸成為今川義元本隊領軍大將之一,卻隻能承擔後衛之責。不過,今川義元被斬殺之後,他卻表現出了迥乎常人的忠誠,不但堅決不降,還擺出了固守城池的架勢。織田信長派出多位被俘的今川氏家臣進城勸降,他依然不改初衷,還把那幾位家臣統統斬殺在城頭,以示自己與織田軍血戰到底,為主公報仇的決心,直至織田信長答應了他的要求,送回了今川義元的首級。岡部元信才率軍退出鳴海城,撤回三河。

能讓織田信長放棄自己“帶著今川義元首級回清州城”的誓言,不僅僅是因為織田信長被岡部元信的忠誠所感動,也不僅僅織田信長不想讓自己為數不多的兵力消耗在勝負難料的攻城戰之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美濃方麵突然出了些意外情況--當初美濃國主、人稱“蝮之道三”的齋藤道三的兒子齋藤義龍原本認為自己是美濃前任國主、被齋藤道三殺害並奪去了領地的土歧賴藝的遺腹子,早就對齋藤道三心懷不軌;加之齋藤道三不顧駿河今川氏與尾張織田氏實力之間的天壤之別,決意與齋藤義龍認為注定會被今川氏滅亡的尾張織田氏結盟,並把女兒濃姬嫁給織田信長;齋藤義龍越發感到那位弑殺親生父親土歧賴藝的養父齋藤道三昏聵誤國,就趁著齋藤道三將兵馬調集到美濃和尾張國境線上,準備隨時增援尾張織田氏之際,突然起兵,奪取了齋藤道三的居城、亦是美濃的國都、號稱“不落之城”的稻葉山城。不過,生性多疑狡詐的齋藤道三對兒子的謀逆之心也並非毫無準備,立刻率軍回師,奪取了齋藤義龍的居城、美濃國的第二大城鷲山城。表麵上看,父子二人並沒有發生戰鬥,隻是互換了城池一樣。這種情況在戰國大名之家並不鮮見,不外乎是當代家主要把自己的居城讓給繼承人,自己搬到某處隱居起來而已,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當年那樣不喜歡織田信長,卻依然在他十四歲時就讓織田信長接任那古野城城主,自己搬到了末森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齋藤義龍也沒有實力一口吃掉經營美濃二十多年的養父,就順水推舟,宣布自己接任美濃國主。

盡管這位大舅哥並沒有立即起兵攻打尾張,織田信長依然不敢掉以輕心,立刻將屯集於尾張與三河的國境線上、原本打算趁勢攻入三河的軍隊都調了回來,增加了尾張與美濃邊境上的守軍,加強戒備,使得原本長途奔襲桶狹間、斬殺今川氏家主今川義元,並且擊潰今川氏三萬上洛大軍的那場大勝並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好處。

不過,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織田信長趁著大舅哥齋藤義龍奪取稻葉山城、放逐嶽父齋藤道三之際,立即出兵,占領了原本歸順美濃方麵的族中叔父織田信光的守山城,並將織田信光放逐,將歸屬信光所有的尾張上二郡收入囊中,算是統一了尾張全境。

消息傳到稻葉山城,齋藤義龍自然怒不可遏,立即派出使者前去清州城,譴責妹夫的這一“不義之舉”。織田信長毫不理會,還冷言反詰道:“信光是向嶽父大人臣服,如今嶽父大人已經隱退,他重回尾張織田氏家門,何錯之有?如果義龍兄長請回嶽父大人重掌美濃,我自會放出信光,讓他去稻葉山城拜謁。”聽了織田信長這再明顯不過的揶揄和嘲諷,齋藤義龍更為惱怒,但他既不敢與剛剛擊敗了今川氏三萬上洛大軍的織田氏正麵對抗;又擔心自己率軍攻打尾張之時,被放逐到鷲山城的父親齋藤道三重新奪回稻葉山城,隻能暗自吃癟。

不過,織田信長奪取守山城的消息傳到鷲山城,卻是另外一番情形--齋藤道三一連說了三個“好”字,還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自己的家臣們說道:“眼光如此銳利、出手如此迅猛,不愧是我道三青睞有加的全日本第一女婿啊!嗬嗬,六尺五寸(注:齋藤義龍的綽號。)如果能讓我在鷲山城安享餘年也就罷了。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的話,或許我還會把稻葉山城和美濃國都作為阿濃的嫁妝,送給我的好女婿織田上總介信長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