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以倭製倭(1 / 2)

徐渭的計謀概括起來說,是八個字--“以倭防夷,以倭製倭。”

所謂“以倭防夷”,就是要效法南洋平夷之戰初始之時,朝廷俯允織田信長所請創立倭人營的先例,將至今仍關押在崇明島倭人戰俘營裏的倭寇戰俘編伍整訓,調往南洋駐防,防備西班牙夷人作亂。

多年以來,倭寇為禍大明萬裏海疆及沿海市鎮村落,成為大明王朝僅次於北虜的心腹大患。嘉靖二十六年,平定了江南內亂的大明王朝抽調精兵強將組建東海艦隊,全力剿倭。東海艦隊不辱使命,四麵出擊,曆時三年,先後剿滅了長期盤踞於東南沿海諸島的數十股倭寇團夥;並謹遵朱厚熜“不得虐殺戰俘”的聖諭,將俘獲的近萬名倭寇戰俘送到朝廷在崇明島設立的倭人戰俘營裏屯田墾殖、勞動改造。其中一部分改造好的戰俘已被陸續抽調出來,組建所謂的“藍軍”,配合明軍各部操練演習,使明軍各級軍官將佐能熟悉倭人兵法戰技。嘉靖二十九年,佛朗機人在南洋作亂,被派到崇明島倭人戰俘營當管事的織田信長奏請大明王朝準允,從戰俘之中挑選了兩千多人組建了倭人營,跟隨明軍遠征南洋。倭人營曾參與明軍和馬六甲王國聯合攻打馬六甲城之戰,之後便一直駐紮在馬六甲城,拱衛已經被大明王朝辟做軍港、作為大明遠征軍前進基地的馬六甲港。後來,尾張織田氏遣使向大明王朝納貢稱臣,並獻上王女阿市充掖宮闈,大明王朝為了支持尾張織田氏複國,又恩準織田信長從倭人戰俘營中挑選三千人帶回日本,崇明島倭人戰俘營裏剩下了大約有三千多人,再加上中朝聯軍前段時間在九州薩摩藩打敗島津氏所俘獲的上千名戰俘,也被汪直船隊運往崇明島,使那裏的倭人戰俘接近了五千人之多。將這些倭人戰俘編伍整訓,不失為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駐防南洋,不但可以防備西班牙夷人作亂,亦可震懾南洋諸多藩屬之國不敢再生不臣之心。

所謂“以倭製倭”,是因為織田信長組建倭人營之時,大明王朝曾經答應他,可以將立下戰功的倭人釋放回國。徐渭建議,將眼下駐守馬六甲城的那支倭人營調往倭國,協助中朝聯軍駐守九州。

聽完徐渭的陳述,朱厚熜不置可否,轉頭麵向眾人,說道:“對於文長‘以倭防夷,以倭製倭’的方略,你們怎麼看?”

旁人都還在沉思之中,嚴世蕃搶先說道:“回皇上,依微臣之愚見,徐渭所獻方略的前四個字,即‘以倭防夷’,不失為驅虎吞狼之妙法良策;但方略的後四個字,即‘以倭製倭’,或有可供商榷之處。”

嚴世蕃既然搶著說話,無非是想抖個小聰明,卻又說的藏頭藏尾、語焉不詳,令朱厚熜大為不悅,沉下臉來,冷哼一聲說道:“朕早就說過,商議國事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你是禦前辦公廳的老人了,難道連這個都忘了?把話說的明白些!”

嚴世蕃慌忙說道:“微臣知罪!依微臣之愚見,倭寇多年為禍我大明萬裏海疆,侵擾我沿海市鎮村落,掠殺我大明官軍百姓,積欠下累累血債,可謂百死莫恕。皇上以如天之仁,留其性命,許其改過自新。但凡有半點人心,自當感念浩蕩天恩,幡然悔悟,甘願為天朝所驅馳。然則古人有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倭人更皆是凶殘頑劣、不知禮儀教化為何物之徒,未必能作如斯之想。區區不到五千的倭人分駐南洋諸藩國,周邊又駐紮有我天朝海陸大軍,縱有異心,諒他們也翻不起多大的浪來。但是,倭人營那些倭奴多為九州人氏,將其調回倭國、駐防薩摩,臣擔心他們或會尋機逃走,甚或可能與九州諸藩之餘孽相互勾結,大不利於我中朝聯軍。是故微臣認為,‘以倭防夷’可行,‘以倭製倭’要再加斟酌。”

聽到嚴世蕃說出這麼有見地的話,朱厚熜麵色稍稍緩和了一點,讚許道:“能考慮到這些,東樓是動了腦筋的。文長,對於嚴東樓的意見,你怎麼看?”

徐渭欠身說道:“回皇上,嚴大人說的句句在理,對倭奴確是不能絲毫掉以輕心。不過,那些倭寇戰俘雖說大多出身於九州,卻都是在國內戰亂之中因家主敗亡而淪為浪人,或因家貧無以為生而下海為寇,未必會忠於九州諸藩大名、領主,此其一。其二,彼輩被我天朝大軍俘獲、囚禁多年,又曾隨我大軍遠征南洋,深知我天朝軍威兵勢,諒其不敢與九州諸藩餘孽相互勾結,對抗王師。還有其三,彼輩既是曾於南洋平夷之役中立下戰功之人,朝廷不妨將其編入官軍之中,給其薪餉;甚或可效法太成兩祖昔年招撫教化蒙元歸降官兵之先例,在倭國九州諸郡關津要隘之處設立衛所,令其屯田墾殖,許其成家生子,如此便能羈糜其心,甘願為天朝樊籬,防備九州諸藩之餘孽作亂;更為倭人歸順王化樹立榜樣。這便是微臣提出‘以倭製倭’的初衷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