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峰回路轉(1 / 2)

第一百一十九章 峰回路轉

兵士們領命而去之後,俞大猷鬆了口氣,饒有興味地問道:“你大概並未見過我,卻何以斷言我不是俞大猷?”

或許是因為那位倭奴刺客知道自己的謀刺形跡已經敗露,身陷數萬明軍重圍之中,即便是有天大的本事,無論如何都無法安然脫身;但自己卻又扣著人質在手,看樣子明軍一時半會也不會冒著人質被自己殺死的風險,強行將自己拿下。於是他頗為輕鬆,回答道:“起初看你劍法如此高明,我便起了疑心;而後你不顧自身安危,去救那位姓劉的班長,我便斷定你不是俞大猷本人,大概是他的一位替身!”

世人皆知,俞大猷精通劍術又愛兵如子,他自己對此也頗為自負。可是,那位倭奴刺客偏偏就依據這兩點來質疑他的身份,讓俞大猷大為光火,冷笑著說道:“真是好笑!莫非在你看來,俞大猷該是一位手無縛雞之力、且視麾下將士性命如草芥之人了?!”

“絕非如此!”那位倭奴刺客反駁道:“無論是信玄公,還是謙信公,都不曾小覷了貴軍諸位將帥,言辭之中對那位總大將俞大猷也是頗為佩服。能得到他們兩位尊貴大名、赫赫武將如此推崇之人,我怎敢輕慢蔑視?”

對於一名軍人來說,來自敵人的讚揚,要比軍中袍澤的稱頌還要珍貴,大概隻是僅次於皇上的褒美。俞大猷也不例外,聽到那位倭奴刺客這麼說,心中隱隱有些得意,就追問道:“既然如此,你又為何質疑我的身份?”

那位倭奴刺客說道:“其一,俞大猷乃是明國軍中大將,學的一定是萬人敵,怎會有那樣高明的劍術?其二,一位手握數萬兵馬的大將,又怎會為了救區區一名微末小卒而不顧自身安危?”

俞大猷冷笑一聲,針鋒相對地說道:“能敵萬人,未必就不能敵一人,此其一。其二,大將、小卒,皆是我大明軍人。軍中袍澤情同手足,俞某豈能坐視手足兄弟被你殘殺!”

那位倭奴刺客愣了一愣,隨即突然收回了一直抵在俞大猷咽喉之處的短刀,說道:“你走吧!”

這突如其來的驟然變故讓一直為自己軍門的安危擔心的劉大旺和他手下的兵士瞠目結舌,俞大猷也被弄得莫名其妙,撫摸著咽喉之處適才被刀尖所刺傷的部位,問道:“你為何要放了我?”

那位倭奴刺客說道:“我受命於人,闖入明軍大營,是為斬殺總大將俞大猷而來,既然你並非是俞大猷,就衝你這份豪情和義氣,我也不願殺你。”

俞大猷不置可否,問道:“你可曾想過,我有數萬大軍,你放了我,如何從我大營之中脫身?”

那位倭奴刺客淡淡地說道:“我的任務已經失敗,就算是能夠脫身回去,也沒有臉麵苟活世間,能不能脫身對我來說都一樣。”

這麼說,他不死在明軍之手,就要切腹自盡了。對於這樣一位武藝高強、為人也不失光明磊落的倭人,俞大猷突然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好感,更為他即將要死而感到無比惋惜,正要出言相勸,就聽到帥帳之外響起了徐渭的喊聲:“快快放了馬從龍,我放你一條生路!”

俞大猷還在詫異,呼啦啦一大群人闖入了帥帳,將偌大的帥帳擠得滿滿登登的,中朝聯軍副司令戚繼光和參謀長徐渭,以及隨軍同行的鎮撫司五太保張明遠、十一太保郭江洪、十三太保董遠靖等人赫然正在其中。

剛才被那位倭奴刺客用短刀抵住咽喉,俞大猷一點也不驚慌,這固然是因為他自承襲父職從軍那天起,就已經抱定“精忠報國”的想法,將生死置之度外;但更主要的是,如今軍中有戚繼光和徐渭等人,他並不擔心自己一人的生死,會影響到這場戰役的勝敗乃至皇上禦倭平夷方略的成敗。但他卻十分擔心戚繼光和徐渭也一並遭到倭奴刺客的暗害,以致軍中群龍無首,軍心大亂。看到戚繼光和徐渭兩人安然無恙,頓時心中大定,長長地籲了口氣,再仔細看去,隻見戚繼光的左肩鮮血鮮血淋漓,大概是剛剛也遭到了倭奴刺客的襲擊而掛了彩。不過,而被俞大猷最為牽掛的徐渭,還有其他人都毫發無傷,隻是神情有些驚慌而已。

原來,正如俞大猷、戚繼光等人當初猜測的那樣,那些被派出去采買菜蔬的九州諸藩大名家中的倭人兵士,的確是落入三好長慶之手,被嚴刑拷打,要他們說出中朝聯軍將帥營帳的位置。那些倭人兵士無法忍受,不得不老實交代了俞大猷、戚繼光和他們所知道的幾位師長、團長的營帳方位。唯獨中朝聯軍第三號人物參謀長徐渭沒有被提及--這倒不是說那些倭人兵士對徐渭懷有什麼特殊的好感,不願意出賣他;而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得明軍軍製,也就不知道參謀長到底是個什麼職位,加之徐渭盡管已經投筆從戎多年,可畢竟是文人出身,又是輔佐俞大猷、戚繼光兩位主將謀劃軍機、指揮作戰的參謀長,不象那些師長之類的武人那樣咋咋呼呼,整天在營中晃來晃去,不是督導兵士操練,就是整肅軍紀,看起來十分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