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從腰間的印籠裏取出了那枚純金製成的印信,遞給了明智光秀。
明智光秀膝行兩步,雙手接過了那枚印信,上麵果然刻著“天下布武”四個大字。
仔細端詳著這枚印信,明智光秀說道:“請主公恕在下直言,這枚印信不宜做主公的大印。”
織田信長剛才一聲親昵的“光秀”和平日十分難得的讚許,使得濃姬一直懸在半空之中的那顆心頓時落到了肚子裏,認為一直被壓製住的光秀表哥終於找到了施展才能、讓夫君織田信長刮目相看的機會,這對他日後在織田氏家中立足、晉升大有裨益。比如說,夫君織田信長很有可能就勢把當前最為緊要的督造歧阜城的重任交給他,使他可以迅速崛起為織田氏家中一位耀眼的明星。可是,明智光秀接下來關於印信的說法立刻又讓濃姬的心揪了起來--掌控天下、平定亂世是織田信長畢生夙願,奪取稻葉山城之後,他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將稻葉山城全部拆除重建,並更名為歧阜城;二是啟用了“天下布武”的印信,向家臣乃至天下人宣示自己謀取天下的雄心壯誌。沒想到,明智光秀先是全盤否定了織田信長關於修建歧阜城的構想;接下來又對那枚“天下布武”的印信提出了非議,這簡直是在故意跟織田信長作對!
濃姬是何等聰慧過人,自然能夠隱約猜到,明智光秀這麼做並不是想要在新主君麵前賣弄才華那麼簡單,而是心中對於織田信長一開始傲慢無禮的接待十分不滿,甚至覺得倍受屈辱;剛才和織田信長之間那場關於俸祿的交鋒又讓他覺得被織田信長占盡了上風,就想要從修建歧阜城和印信這兩件事情上麵扳回局麵,不說能夠讓織田信長心悅誠服,至少也不讓新主君小覷了自己。這樣的想法當然也並不算是十分錯,但是,濃姬的心中卻泛起了重重疑惑:光秀表哥這樣的心態,是否為一個誠心歸順織田氏的人所應該有的?再者,脾氣暴戾的夫君織田信長能否容得下家臣如此大膽地挑戰自己的權威……
出乎濃姬意料的是,聽到明智光秀說那枚“天下布武”的大印並不配做自己的印信,織田信長並沒有發怒,反而饒有興味地瞥著明智光秀,問道:“你說這枚印信不宜做我的大印,理由是什麼?”
明智光秀侃侃而談:“在下冒昧猜測,主公啟用這枚‘天下布武’的印信,是要向諸國大名、各地領主豪族乃至全天下人宣示自己謀取天下的決心。而這枚印信為純金所製,華貴有餘,威儀卻稍嫌不足。此外,印文為漢文隸書,厚重有餘,古樸卻稍嫌不足。”
濃姬再次放心下來:看來是自己多慮了,光秀表哥並不是故意要和夫君作對,隻不過是想藉此顯露自己的漢學才華而已。這倒是個好事情,夫君從小不喜歡讀書,雖然在明國待了幾年,明國話說的倒還流利,漢學水平卻未必高到哪裏去,家中其他人,包括曾經跟隨夫君到過明國的前田利家、丹羽長秀和豐臣秀吉也都是如此,林通勝、柴田勝家他們這些隻是曾經出使明國的人就更不用說了。而在眼下的日出之國,明國人說話比幕府將軍義輝殿下還有分量得多,織田氏又和明國有著非比尋常的親密關係,日後少不了要經常和明國打交道,一定還會經常派人出使明國,既是看望被送到萬裏之外的明國皇帝內庭的阿市妹妹,更是和明國加深關係,爭取他們更大的支持。那麼,精通漢學的光秀表哥大有可為之處。或許,光秀表哥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故意引出印信的話題吧。他這樣聰慧機敏而又足智多謀,一定能得到夫君的寵信和重用,明智一族必定複興有望,九泉之下的母親大人也可以含笑瞑目了……
織田信長“撲哧”一聲笑了起來:“原來隻是這些枝節問題,我還當是你看了‘天下布武’四字印文,認為我目前還隻是占有兩國,領地也隻有一百二十萬石,應當韜光養晦、徐圖霸業,不宜這麼早地暴露出自己謀奪天下的大誌呢!”
明智光秀微微低下了頭:“在下不敢!主公乃是一代英豪、天縱奇才,放眼日出之國,沒有任何人能和主公相提並論!雖然主公眼下隻有兩國一百二十萬石的領地,日後前程卻是不可限量,也必將成就一番豐功偉業。就如同是一顆初升的太陽,一開始隻是慢慢地躍出海麵,光芒也並不耀眼;等到升到了半空之中,一定會光芒萬丈、普照大地,給萬物生靈帶來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