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康應了一聲:“是。”
又聊了幾句,等馬正康走後,李家誠看著報紙上刊登的李國豪照片,以及加厚加粗的標題,“百億救市後的一個月”。
“百億?”
李家誠有些疑惑的抬了一下鏡框,最近各大中介公司,無論是大型的物業中介,還是小的私人中介,他幾乎都有關注,好像沒有出現太大資金量的訂單呀。
...
這次樓市回暖,倒是讓以置地地產為首的幾個老牌地產公司,鬆了一口氣。
怡和集團的置地地產,是全港所有地產公司集團當中,因此次地產崩潰,損失最嚴重的一個。
別的公司集團要不破產的破產、清算的清算,他們置地可是實打實的在1981-1982投入了超過100億左右的資金在地產項目上。
82年2月份,置地的人以47.55億元的高價,投得港島海旁的地王。期間,他們還先後發動“破曉突擊”,斥資35億元投資中區交易廣場、美麗華酒店舊翼、白筆山等三大發展計劃項目。
去年還風光無限,公司市值一度飆升到近乎150每股的置地地產。
隻是過了短短的一年時間,就幾乎達到了破產的邊緣,要不是有怡和集團的人撐著,以及英政府、彙豐銀行等幫忙,恐怕下場不會比佳寧集團好多少。
要知道在李國豪百億救市之前,有財經媒體獨家報道了置地地產從成立至今,首次出現高達15.83億元的巨額虧損,總債務急增到170.8億元,負債比率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63,成為全港最大的負債公司,被媒體和大眾戲稱為“債王”。
除了置地地產的人鬆口氣外。
恒隆集團的人,他們是真的鬆了一口大氣,去年雖然因為地政署和政府的人背後搞鬼。讓其在9月28日前,補地價18.2億元,兜兜轉轉拖到12月。終究是因為香江樓市全麵崩潰,麵對18.2億元的天價,恒隆的人唯有放棄。
平白損失了4億的訂金,以及後續的地鐵站開發的資格,這些讓恒隆的人氣憤不已,同時也因為這次樓市回暖,讓其前不久剛好完工的紅棉大廈,倒是稍微的回了一點本。
...
就在大部分人認為香江樓市會隨著李國豪百億救市的計劃,逐漸有所好轉的時候。
1983年6月7日,英國那邊正式與內地展開了第二階段的談判,或許是因為上次首相***夫人談判的失利,這回英國那邊的人極為的強硬,大有一副談不攏就開打的趨勢。
霎時間,在英國那邊發出聲明的時候,第二天香江的樓市再次暴跌。有小報媒體透露,李國豪此次牽頭的百億救市計劃可能因此事要無疾而終了。
中國與英國雙方對香江問題的強硬態度,都讓大眾對這座美麗島城的前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渺茫期。
第二輪中英談判,因雙方強硬的態度,致使香江剛回暖不久的樓市,再次暴跌。
香江的前途逐漸渺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