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若白不知道吳哲口中的死人味指的是什麼,今天的事情太突然了,他甚至還沒有完全接受,現在又出來一個鍾小印的弟弟,這未免也過於巧合。
“夥計”的下落不明,更可怕的,是突然消失的人影。
“趁著我現在還可以,必須盡快找到共生蠱王,否則,我們都得死。”吳哲道。
“啥玩意,什麼蠱王?”大官人嘴裏啃著蘋果,在他眼中,這玩意可比藥物管事多了。
吳哲說最後那名男子與紅龍角蛇結合,成為了共生蠱王,其實力堪稱恐怖,現在他需要時間進行融合和適應,等到完全融合之後,就連他,也感到非常棘手。
聽到“蠱”字,寧若白不由得記起南蠻之地“蠱”的產生,將若幹毒蟲放到一個密閉的容器中,因為沒有食物,最終導致這些毒蟲互相殘殺,待到最後活下來的那個,便是“蠱王”。
對於“蠱”,寧若白曾經在民國監獄別墅中專門研究過,這是一種人工施以特殊方法,長年累月精心培養而成的神秘物體,可以大可小,一般為動物,動物類的一般兩隻為一對,但也有極少類為植物。而施種的方法可以直接施種也可以間接施種。
相傳蠱隻能是女子所養、所種,男子無法養種。它與湘西趕屍術、泰國降頭術並稱為東南亞三大巫術。
蠱的曆史悠久,為遠古之時所傳神秘巫術,並隻在湘西苗族女子之中有所流傳,世循傳女不傳男,其他民族不曾有,縱有類似,但也遠不能與此物相比。
其實這種手段,早為三苗先民用於情誓,兩隻為對,亦稱情蠱。
如遇背叛,一方自盡,蠱從其體內飛出,引動另一情蠱破體飛出,使其巨痛七日之後方氣絕而亡。
後來有漢族男子進入苗疆,見苗女多情,便居住下來,待二三月後,借口離開,許久不回,苗女自盡,漢人蠱飛人亡,導致談蠱色變。
文人學士交相傳述,筆之翰籍,一部分醫藥家,也以記下一些治蠱之法,但所記之法,多不可取。
所以對於“蠱”的說法不一,以寧若白的認知,便是“優勝劣汰,勝者為王”,類似於古羅馬的角鬥場,剩下的最後一名勇士絕對是最為彪悍的。
其實這和今天發生的事情如出一轍,偌大的圓廊和祭壇就是那個容器,毛南族人和背後的靈物就是毒蟲,他們相互殘殺,最終中年男子活了下來,他便成為了所謂的“共生蠱王”。
“小鬼頭,你為什麼知道這些?”鍾小印道。
吳哲湊到女子身前,豎起中指,“我再告訴你一遍,不要對我頤指氣使!”
這小子是不是人格分裂啊,寧若白心中暗道。
大官人笑嘻嘻的“挪”了過來,“那個小鬼頭大人,你之前吃的拿東西是什麼,還有沒有...”
其實寧若白也好奇,這吳哲到底是吃了什麼東西,然後由小孩子變成成年男子,這也太玄乎了,那玩意簡直就是傳說中變身的丹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