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
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
“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肴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當然這些東西都是寧若白在書中看到的,隻是知道,而非了解。
高原手法嫻熟,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所謂茶斟七分滿,將茶盞奉與寧若白前,做了一個邀請的動作。
寧若白也不客氣,不知品茶要領,呡了一下,口齒留香,估計是市麵上難以買到的好茶。
“茶道乃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寶,高科長難得有如此雅興之時。”
一股略微沙啞的聲音從寧若白身後傳來。
高科長趕緊站起身來,微微一笑,“平日事多,茶亦可解憂。”
寧若白自然也跟在站了起來,眼前中年男子沉穩親切,國字臉,其上低窪不平,目光深邃,一身黑藍色的中山裝,身材微微發福,這種感覺,就像是八十年代的老幹部一般。
“你好小白同誌,我是這裏的會長喚應聲。”中年男子伸出手來,手掌寬厚。
會長?
寧若白一愣,看這高科長的態度,這位叫做喚應聲的職位必定在其上,也就是說,此人很有可能便是那“京都特別調查部隊”的頭頭了。
握手之後,喚應聲坐在之前高原的位置,而高原,點了點頭,走出門外,而且關上了門。
如此,大廳之中,就隻剩下寧若白和喚應聲了。
喚應聲表情如一,笑容麵對寧若白,“這次的天坑浮洞之行,諸多辛苦,不知身體恢複的如何?”
“還好,隻是我的朋友...”
“放心,他們也無大礙。”
寧若白點點頭,這喚應聲如果是這裏的頭頭,態度會這麼好?不對,這明顯的笑裏藏刀,寧若白也不說話,繼續喝茶。
“其實這次我單獨找你,是有一件事需要你的幫忙。”喚應聲開門見山,寧若白這種小心思,恐怕他沒有看在眼裏。
隻是此處人才濟濟,難道還需要自己一個外人幫忙?
寧若白依然沒有說話,望向喚應聲。
“我知道,你對你父親寧誌華的過去很感興趣,的確,寧誌華的確也是我們的調查對象,而對於你的身份,我們也有所了解,從椿樹雕樓和天坑浮洞的表現來看,這個忙,你完全可以勝任,而且,對你也有好處。”
聽聞父親姓名,寧若白立刻就有點緊張了,“我父親?你們知道他什麼事情?”
“寧誌華的確和你一樣,肩負某種使命,隻是他過於低調,而且手段超然,我們掌握的並不多,但是,你要不要先聽聽我要你幫什麼忙?”
“會長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