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星上秘壽(2 / 2)

“噗!”

塵土飛揚,寧若白捂著鼻子,“這是什麼東西?”

“像是個印刷冊子。”

兩人蹲了下來,寧若白打著手電,鍾小印翻開一頁,裏麵竟然有一幅古代人的畫像,而且不是印刷體的。

此人一身長袍,腰裏佩戴長劍,頭有高冠,麵色威嚴。

再往後,則是類似於一片論文的敘述,筆跡蒼勁,一氣嗬成。

“關於公子扶蘇的個人見解。”

出現這個詞,讓寧若白為之一振,左玥剛剛交給自己的地圖,不正是《扶蘇、贏秦廣陵秘方圖》嗎?

論文的篇幅很長,大抵都是圍繞公子扶蘇自殺而論,其主要參考的文獻則為《陳涉世家》。

公子扶蘇的母親鄭妃是鄭國人,喜歡吟唱當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蘇》,始皇便將兩人之子取名“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出於詩經,香草佳木之意。

秦始皇以此命名,可以看出他對扶蘇寄托著無限的期望。

而事實上,嬴政也的確是把扶蘇當作子的繼承人來培養的,年少時的扶蘇機智聰穎,心懷仁慈。

所以在政見上,他經常與秦始皇的暴虐背道而馳,秦王雄才大略,當然不願意自己的長子過於婦人之仁,於是下旨讓扶蘇協助大將軍蒙恬修築萬裏長城,抵禦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養出一個剛毅果敢的扶蘇。

在名將蒙恬的指點下,扶蘇的軍事才能逐漸顯現。

他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戰功,因此在蒙恬軍中逐漸有了威信。

估計這也是秦王讓扶蘇去軍隊的原因,當時在秦國,軍功是非常重要的,隻要有軍功,小兵也能當君侯,扶蘇有了軍功,在軍隊裏的威信也就樹立了,而且他也有了一支支持他的精銳--蒙恬軍。

扶蘇愛民如子,謙遜待人,更深得廣大百姓的愛戴與推崇。

在《陳涉世家》裏就有提過“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乃公子扶蘇”、“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而事實上,陳勝當時不過是一個服徭役的人,他說假借扶蘇的名義能得到更多人支持,這也說明扶蘇在百姓心中的確是受愛戴的。

秦始皇三十七年冬,嬴政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時不幸病逝。

秦始皇臨終以前,曾為璽書召令扶蘇至鹹陽主持喪事並繼承帝位,由此可見,秦王嬴政心中的太子一直是扶蘇,盡管他一直沒立太子,沒立王後,盡管他很喜歡小兒子胡亥,但秦王還是知道把王位交給誰好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因為接到一封賜死的詔書然後自殺了?所謂“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

扶蘇不是傻子,但這封明顯有問題的詔書,他不聽蒙恬的話去複請而直接自殺了,這是為什麼?其原因曆史沒有記載,但是野史有言,公子扶蘇曾經一段時間沉迷“星上秘禱,鑒秦川之鶻,納君房之法。”

所以曾經有傳言,公子扶蘇並沒有死,而是隱居在某處。整篇論文就是為了引申出“星上秘禱,鑒秦川之鶻,納君房之法”這句話。

悲催的是,這本“論文冊”不是完整的,敘述到此處,後麵的就沒有了。

看其缺口,應該是人為撕去了。

寧若白蹲著,用手在檔案架子的縫隙裏又摸了幾把,除了一手的塵土,這次毫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