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驛道、妖靈、古國(2 / 2)

讓寧若白感覺遺憾的是,這張草圖的下麵全是白紙,什麼東西都沒有。他隻好將白紙放到一邊,這才發現這黑皮本子有年數了,上麵的皮已經非常褶皺,而且邊緣處有氧化的痕跡。

他小心翼翼的打開黑色封皮,扉頁處寫了一排英文。

寧若白英文還可以,大體的意思好像是一個人的遊記,“查爾斯風格爾木”。

當然這句話是音譯的,他翻動筆記本,裏麵密密麻麻的用黑色筆跡寫了幾乎半本,而且不時有自己繪製的插圖,現在沒時間沒心情去翻譯這些東西。

但是在翻動的過程中,寧若白發現裏麵夾了一張紙,紙折了兩折,打開後,和之前發現的第一張草圖一樣,是手寫的。

但是這張紙上沒有畫的內容,而是寥寥草草的寫了一些文字片段。

每個片段隻有寥寥數字,字體工整,感覺當然寫字的人是在練習書法。

“古驛道。”

這是第一排字。

對於驛道,寧若白並不陌生,驛道也被稱為古驛道,是中國古代陸地交通主通道,同時也是屬於重要的軍事設施之一,主要用於轉輸軍用糧草物資、傳遞軍令軍情的通道。

在曆史上著名的驛道有很多,但是廣為熟知的便是絲綢之路了,而且也富有神秘色彩。

另外,古代的湖廣驛道、南陽襄陽驛道、青蒿驛道、梅關古驛道等都是古代驛道保留較為完整的古跡,現在大多都已經成了旅遊景點。

那這三個字寫在這裏代表了什麼呢?

寧若白隻好看下去,第二排是“商人”和“妖靈”,中間隔了四五公分的距離。

這兩個名詞加在一起,有種古代誌怪小說的感覺,某某商人遇到女鬼,然後女鬼害他或者報恩,總之各種情節都有。

第三段是“迷失的古國”。

迷失的古國等同於失落的文明,當初寧若白跟隨考古隊去的第一個地方,也就是發現吳哲的地方,宣昊古城,就是一個消失的文明。

這句話寫在“古驛道”和“商人幽靈”下麵,有什麼獨特的含義嗎?

第四段是“狼王”,雖然隻有兩個字,但是狼王後麵加了一個“?”號,顯然這個人在寫這兩個字的時候非常猶豫,而且看其筆墨,非常深,顯然停留的時間比較長,腦子裏在思考什麼東西。

第五段,也就是最後一段,也是寫的最長的一句話。

“當文明再次出現,兩方勢力對峙,水火不容,可能是震驚世界的大事,也有可能是人類的災難。”

這句話像是在總結,他在反問自己,也是在做一個選擇,這裏的文明應該就是第三段中“消失的古國”。

整張紙就隻有這幾段話,夾在筆記中,寧若白揣測,可能當初他在看這本筆記的時候,有了一些臨時想法,所以記錄在這張紙上。

算了,還是先不管這些了,他將這幾句話默默記在心中,翻到筆記本的最後,發現沒有別的線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