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告一段落(1 / 2)

最終,埃吉爾做出了這樣的決定,答應與莫斯科之間的結盟。並且心安理得的收下莫斯科進貢的兩萬金幣。並且寫下了一封遣詞造句極度傲慢,就好像宗主國的皇帝給番邦蠻王的口吻一樣的信件,“勉勵”了莫斯科的忠誠。同時答應了與莫斯科的結盟活動。以此來迷惑葉卡捷琳娜二世,讓她認為自己是個白癡。能獲得如此勝利隻是運氣好而已。

當然,葉卡捷琳娜相不相信,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然而,在暗地裏,埃吉爾卻下令了自己治下的諾曼商人們,以路途遙遠,沿途關卡眾多之類的原因,在運往諾夫哥羅德和莫斯科的糧食貿易上區別對待。對於諾夫哥羅德以更加優惠的價格,對於莫斯科則收取暴利。同時,又與皇家資政院議論了一下,選出了少量值得信賴,同時也控製得住的商人,要他們帶著各種埃吉爾自己規定的違禁品:精鐵,羽箭,乃至成套的長矛,盾牌,甚至板鏈複合甲到諾夫哥羅德,以平價,甚至虧本的賣出。

甚至,埃吉爾還寫了一封信,問了下留裏克,要不要他派一些教官什麼的幫著他訓練軍隊。乃至指揮作戰。但是被留裏克毫不猶豫的堅決的拒絕了。想必還是信不過埃吉爾。

埃吉爾忙了這麼大半天,卻還是出於對莫斯科隱約間的不安感覺。莫斯科女大公葉卡捷琳娜二世,無論是治國理政,又或者戰略眼光都相當出色,在取舍之道方麵更加強勢,當斷則斷,魄力異常的大。如果真的讓莫斯科如願,吞並了諾夫哥羅德,統一了整個東斯拉夫,以及羅斯人的地盤,乃至吞並波蘭——不用多,隻要靠近斯拉夫地界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這些地盤的話。那麼莫斯科國力必然大幅度增強。

雖然說,重現當年沙俄榮光不太可能。但是取代原本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的地位,成為東歐最強勢力,卻是相當有可能的。

在葉卡捷琳娜二世這等雄主的帶領下,俄國將會成為阻攔埃吉爾繼續東擴的可怕敵人。嚴重阻礙埃吉爾的占據整個東歐平原,以此為基業稱霸歐洲的計劃。

因此,埃吉爾才想著要扶持諾夫哥羅德與之對抗。至少,在埃吉爾還沒能騰出手料理東歐之前要這樣,讓這些國家保持一個均衡的態勢。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最近一段時間,波蘭的情況仍舊不容樂觀。波蘭南部的南斯拉夫人的領地,已經被匈牙利人給侵占光了,分別在這裏成立了波斯尼亞,塞爾維亞兩個公國,與之前的特蘭西瓦尼亞一起,作為匈牙利王國的封臣所存在。整個波蘭南部已經被整合了起來。在獲得了這些領地的資源之後,匈牙利王國恢複了不少的實力。

除此之外,便是東羅馬,不過因為東羅馬北方還有匈人建立的這個極為強大的半遊牧王國的存在。所以東羅馬人動波蘭身上獲得的好處並不是很多,最終隻是憑借著帝國駐黑海分艦隊,投送了一個萬人軍團,占領了少部分的克裏米亞地區,作為帝國的一個新的殖民點,以及軍事基地來使用。據說,巴西爾皇帝對於此次讓匈牙利占了如此大的便宜感到惱火,同時,東羅馬民眾也對於個開始恢複實力的匈牙利感到非常在意。當年匈牙利憑借武力威懾,使得東羅馬帝國不得不向他進貢,這是所有羅馬人都覺得恥辱的一件事情。

因此,在巴爾幹半島地區,東羅馬與匈牙利之間的矛盾開始加劇,埃吉爾接到消息,大批量的羅馬軍隊開始在匈牙利邊境集結,具探子的回報,他分別看到了八個不同的羅馬軍團旗幟,羅馬皇帝的至高三位一體旗幟,以及羅馬禦林軍鷹旗,君士坦丁鐵甲聖騎兵旗幟。

也就是說,這一次羅馬人至少集中了八個普通軍團,再加上皇帝禁衛軍,鐵甲聖騎兵兩個特殊軍團。羅馬人集中了十萬以上的軍隊,被奉為中世紀重騎兵之王的鐵甲聖騎兵也拿了出來,再加上皇帝禦駕親征……看起來,羅馬人已經忍不住,想要幹一把大的,徹底將匈牙利這個惹人生厭的國家滅掉了。

如果說,這樣的消息暫時與埃吉爾沒有太大的關係的話,那麼這一則有關立陶宛的消息應該能引起他足夠的興趣了。作為波蘭王國解體的最終受益人,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終於打出了波蘭王位繼承人這樣的頭銜。並且以摧枯拉朽的姿態,將埃吉爾支持的那些對手全都清理幹淨,徹底的控製了立陶宛地區。

不過,至少目前看起來,維陶塔斯還沒有與埃吉爾宣戰的打算。雖然在這之前,在埃吉爾與東方三國聯軍交戰之前,維陶塔斯也率領他麾下的草原鐵騎聚集在立窩尼亞地區,圖謀不軌。但是在諾曼王國大獲全勝之後,維陶塔斯二話不說,直接領兵撤走,繼續帶著軍隊在東歐大草原上麵晃悠去了。認真點說,雙方那段時間雖然劍拔弩張。但是實際上卻沒有真的宣戰。外交關係仍計算是中立,在係統界麵上現實的也是黃色(有敵意)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