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有將軍應該考慮的事情。而王者同樣有王者應該考慮的事情。王者可以是成功的將軍。但是將軍絕不可能是成功的王者。除非他造反了。
就是這樣,當阿爾托利亞和貞德兩個人在前線打生打死的時候,在後方,埃吉爾和腓力兩個人也沒有閑著。而是在緊鑼密鼓的布置著。
與前線激烈的刀光劍影不同,這樣的較量是水麵之下的,不見光火的,但是,仍舊極端的危險。
拉攏。
遊說。
以及,賄賂。
事實上這些事情,在埃吉爾乘船趕往諾曼底的這一段時間,也並不是一直在和歐若拉培養感情。正事也沒落下。最快的小型帆船,最快的馬匹,最快的信鴿以及最快的探子,都會在第一時間將最新的情報傳送過來。不重要的日常文件就由情報總監內穆利斯以及他的幾個副手,阿諾尼(挪威語無名);阿諾尼莫斯(拉丁語同上);阿諾努(德語)一起處理掉。而重要的則會被第一時間送到埃吉爾那裏去。
比如說,最近一段時間,各個國家的政治形勢,任命的大臣是哪個,軍事動向如何,貴族之間的輿論如何。之類之類的。與諾曼王國有關的會被列為最優先。
而埃吉爾的任務便是從這山一樣高的資料之中尋找出有用的東西來,加以整理,並且做出正確的判斷來。
比如說,最近一段時間,他的勃艮第盟友推三阻四的,並不想要和他繼續配合進攻法蘭西啊。阿基坦莫名其妙的,隻是稍微損失了一點兵力就再次倒戈,不怕被人戳脊梁骨啊。他重金賄賂的幾個樞機主教語焉不詳,含糊其辭。貌似是不想要再給他在教皇麵前說話啦。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不知道為什麼忽然間停止啦。立陶宛那裏,雖然維陶塔斯在南麵弄出好大的陣仗,但是主力部隊卻莫名其妙的在向北麵集結啦。熱哪亞,威尼斯最近一段時間在地中海上萎了,大批量的戰艦消失,因此被奧斯曼和巴巴裏海盜們壓製的很慘……
埃吉爾似乎明白了。埃吉爾似乎又沒有明白。直到歐若拉一句:“你以為亞曆山大十八歲的時候在幹什麼?”
“幹什麼?”
“他是二十歲才做的國王。”
埃吉爾聳肩表示無奈。雖然說他不認為中古青銅時代和現在黑暗的中世紀有什麼可比性。但是他也明白,自己這兩年做的事情的確太離譜了一點。從一個伯爵領直接上升到強大王國。自己貌似還真的比亞曆山大強一點……
想明白這些之後,埃吉爾就真心明白了。這群混蛋是想要聯合起來對付自己呢。先是梵蒂岡那裏找個理由把自己革除教籍。緊接著便是全國上下所有貴族的總暴動,再之後就是歐陸列國聯合起來組建十字軍滅了自己……
埃吉爾打了個冷戰。雖然說,自己現在的實力相當不錯。堪稱歐陸最強。但如果局勢發展成那樣的話自己可真受不了。隻有折壽十年來完成征服世界的悲願了——之前歐若拉沒有說過。但是埃吉爾自己慢慢地也摸索出來一些東西,比如說通貨膨脹真的存在。並不是說你兌換的越多,係統就會給你打折。正好與之相反,兌換的越多,兌換價格反而越高。就好像之前,想要兌換一個不錯的官員,隻要五百點券就行了。但是現在,想要兌換相同質量的官員的話,就需要一千五百點券。就是這樣。
所以說,還是盡量自己生產好了。兌換什麼的隻是用來稍微的兌換一些短期內得不到的東西。就好像望遠鏡和懷表之類的。
就是這樣。
在不知不覺間,整個歐陸所有的國家都對自己產生了濃厚的敵意。
但是為什麼他們沒有第一時間蜂擁而上,將自己撕成碎片呢?
於是埃吉爾繼續思考:比如說成本,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之類的。諾曼王國的實力強大。因此對他們能夠產生一定的威懾。這想必是一個原因。畢竟混到國王皇帝這份上的都不是笨蛋。做出這等大事的決定之前一定會權衡再三。
還有一個更加直接一點的理由,就是法蘭西了。埃吉爾稍微的做了個假設:對方如此的串聯,並且即將對諾曼王國下手,其時間段,應該是在法蘭西全麵處於下風的狀態——如果法蘭西被諾曼王國吞並的話,那麼諾曼王國的實力將會空前增長,成為歐陸霸主指日可待。所以他們才忙不迭的串聯起來,準備聯合抑製諾曼王國。
而事情發展的速度卻是超乎想象的。法蘭西王國竟然在這樣劣勢的情況下硬撐了下來。天降聖人領導王國複興什麼的。就好像童話故事一樣——但是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埃吉爾手上還有五萬大軍,沿著海路星夜奔馳。即將趕往法蘭西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