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想要去那裏(三更求月票)(1 / 2)

攤手,看到嚇到了那麼多人,稍微有點不好意思。哪麼以後尾聲年表,改名為小結好了。

或許是最近一段時間玩的很開心的緣故吧。在蘇格蘭高地呆了好長一段時間,之後才慢慢悠悠的將軍隊解散。之後南下。

有鑒於蘇格蘭被征服,英倫三島再無帝國,埃吉爾便對於英倫三島的防務做出了一些調整一一約翰正式下崗。轉職為新組建的布列塔尼守備軍團將軍。如此一來,諾曼王國在蘭西北部,便擁有了兩個整編軍團,一萬一千正硯軍這樣恐怖的力量。而在英倫三島。埃吉爾稍微想了想,重新整編了一支次級守備軍團。

所謂的次級軍團,便是輕裝化的,半職業化的,裝備和軍餉都比正硯軍低的守備部隊。主要由諾曼戰斧民兵,與諾曼民兵弓箭手,諾曼長槍民兵,騎馬民兵組成。總共三千五百人。從諾曼人,英格蘭人,凱爾特人和蘇格蘭人之中招募。同時,埃吉爾還想著,在回去之後將斯堪的納維亞守備軍團解散,或者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之後組建一支次級守備軍團。

這樣的做,主要是因為軍費壓力。諾曼王國上個月的收萬。

然而軍費就要用去二十五左右。再加上其他建築,官僚體祿,賑濟平民,維持間諜網,以及向教會奉納(還有宮廷花銷,但是埃吉爾不會說的),這個收入要打一個對折。常年維持著大批量的常備軍對於諾曼王國是一個極為沉重的負擔。

因此,才想要在基本平定的地方,以次級守備軍團來代替正硯守備軍團。因為次級守備軍團的維持費用隻是正硯守備軍團的三分之一……。就是這樣。說起來,最近一段時間埃吉爾忙前忙後,打生打死。最後卻是一座城市沒打下來。反倒是阿爾托利亞,最近一段井間非常走運,總是惹火,卻一下子獲得了兩塊地盤,三座城市這樣的好成債。世界還真是不公平啊。就是這樣,這三座城市,其中布列塔尼比較特殊,駐軍,以及政治權利都歸屬諾曼王國。但是實際上,這個的的確確是東北不列顛王國的城市。而稅收也有東北不列顛的一半。

而愛丁堡,因弗內斯兩座城市,同樣的政治權利和駐軍全都歸屬諾曼王國。但是因為此地蘇格蘭文化氣息濃鬱,所以地方貴族也還有一些特權的。而這些地方貴族都走向阿爾托利亞宣誓效忠的。所以說,東北不列顛王國,在這兩塊領地上也有著一定的政治權利。諾曼民兵序列如下:諾曼戰斧民兵:數量兩千,種族,混合,裝備,以手斧,圓盾,皮甲為裝備。士氣:中等,訓練度:低,紀律性:中等。諾曼民兵弓箭手:數量五百,當年北歐弓箭手的削弱版本,裝備手斧,單體弓,圓盾,無甲胄,士氣底下,訓練度低,紀律性低。諾曼長槍民兵:大部分從蘇格蘭高地山民之中征募的,手持超長槍的民兵,對於輕裝騎兵殺傷力不錯。但是麵對重騎兵衝陣的話就稍微有點無力了。這數量同樣是五百。騎馬民兵:炮灰不解釋,五百。就這樣總共三千五百名半職業部隊組成的次級守備軍團。就這樣接替了英倫守備軍團的任務。這一支部隊從英格蘭紐卡斯爾城市招募出來,之後北上,大部分入駐愛丁堡,少量入駐因弗內斯。以震懾剛剛歸附的蘇格蘭人。

這樣通過飛鴿傳書聯絡,布置任務。招募部隊之後入駐之後。阿爾托利亞也放鬆了下來,帶著滿載而歸的,從蘭西和蘇格蘭發了橫財的凱爾特軍隊返回威爾士。又坐船返回了愛爾蘭,在愛爾蘭島巡視了一圈之後,便直接從都柏林乘船駛向諾曼底,與埃吉爾會和去了。

這一整個過程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等到阿爾托利亞到了諾曼底之後,已經是十二月初了。這個時候要是返程會去斯堪的納維亞的話,聖誕節就要在船上度過了。所以說埃吉爾決定,在諾曼底過了年,之後再做決定。

是回去哥特堡呢,還是南下,加入到對抗東羅馬的戰鬥之中。

你可能要問了。埃吉爾之前不就說過了麼,自己和東羅馬一個天南一個海北。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地方。他去了幹什麼啊。

那是因為,就好像之前,埃吉爾所恐懼的歐陸聯合起來對抗自己的事情一樣。埃吉爾的思維同樣和其他的再王差不多:第二個亞曆山大可以有,但是隻能是我。而統一歐洲也可以由,但仍然隻能是我。所以說,一個野心家最討厭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