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年表記錄(1 / 3)

小結,年表記錄(2)

唐:

此時此刻,成都皇宮之內,禦‘花’園涼亭之中。唐朝皇帝李隆基正在召見剛剛從西方歸來的使團。待到三跪九叩大禮行完了之後,使臣落座,詳細向李隆基解說此次前往西方所得。

當然,事實上這一次出使,實際上已經沒有太多的意義了——在李隆基看來,一是他結‘交’了‘門’g古汗國這樣強大的盟友,再無需結‘交’更加遙遠,更沒譜的國家。二則是帖木兒汗國如今已經主動退卻。按照唐王朝的史書說法,就是被聖天子擊敗。俯首稱臣,年年納貢歲歲來朝。成了老子的外藩了……

這種事情誰真的相信誰就是白癡。然而李隆基他卻就是相信。也不知道他是太過自信了呢,還是他本身就是個白癡。

因而,如今在李隆基看來。大唐四海鹹平,民眾豐實。隻要再將江南一撮跳梁小醜擊敗。那他就是真正做到一統天下,成就堯舜禹湯一般的偉業了。

所以今天,這位已經將近六十歲的老皇帝本來是無需召見使團的。之所以將他們叫來。不過是想要聽一聽遙遠地方的新鮮事兒。解解悶罷了。

於是,唐皇問,使臣回答。就這麼一問一答。很快就問到了:“如今西域各國,最強為誰,地方幾何,黎庶多少啊?”

使臣就回答說:“西方之地狹窄貧瘠,如法蘭西,德意誌等國不過撮爾小邦。如朝鮮,南越之地,不足論。大國不過四個。兩個信仰天主,名為羅馬,便是之前傳說的大秦,而另一個為諾曼。另外兩個信仰真主,其中之一為突厥餘孽所建之國。另一個為阿拉伯人所建之埃及。”

唐皇點頭:“似此等小邦,不足與天朝相提並論。”

一旁大宦官魚朝恩讒言道:“那是自然,陛下文治武功,舉世無雙。番邦小國如何比得上陛下。”

聽到他們主仆如此自吹自擂。旁邊幾個使團的使者相互‘交’流了一下眼‘色’,都看的出來對方眼中的笑意。坐井觀天,夜郎自大。說的便是這等人物了……當然,說是不能說出來的。甚至連一點動作,聲音,表情都不能表現出來。否則的話可就有麻煩了……

使臣也知道自家這位陛下好大喜功。自然也不會反駁他所說的話,也微笑著附和:“陛下所言極是。如今國朝之勢極盛。陛下功比三皇,德過五帝。堪稱千古第一明君啊。”

而這時候,使臣又說道:“不過,雖然此等番邦小國道德學問並不足道。但是巧工匠作之道卻也有過人之處。便如同諾曼國王,對於天朝甚是敬重。此次便有上等方物進貢。”

“哦?究竟是何物,能得卿家如此評述啊?”李隆基早就注意到使團之中有幾個使臣端著風格迥異於中原之地的幾個木匣。知道定然是西域珍奇。隻是對方不說,自己做皇帝的也不太好問。

“陛下一看便知。”使臣微笑。轉身示意他的幾個副手,將捧著的匣子打開。在陽光照‘射’之下,隻見一個匣子內晶瑩璀璨,乃是一捧明珠,另一個匣子裏雕工‘精’美,乃是一隻四翼三爪,栩栩如生的鳳凰塑像。而第三個匣子,李隆基一看大驚:“啊呀,朕如何跑到那匣子裏去了?”再仔細一看,乃是一麵黃金鑲邊的,不知道質地如何的鏡子。鏡子中人物纖毫不差。比起磨製最好的銅鏡還要好上許多。

“如此三物,其一乃是玻璃明珠,二乃是玻璃鳳凰,三為玻璃鏡。皆是諾曼國能工巧匠所製。諾曼國王傾慕天朝。因而上供吾主。”使臣眼看著李隆基驚訝的樣子。心想那萬兩黃金‘花’的值了。這一回差事做得好,升官發財指日可待……

李隆基走故偶,捧起一把玻璃珠鬆開,又拿起那玻璃鳳凰端詳了一番,最後拿起玻璃鏡子照了好久。一臉的笑容,說的話卻是有些不中聽……當然,或許在唐明皇的心裏麵,這已經是規格很高的稱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