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這位國王很快便做出了判斷。重新將軍隊排列改變了一下。將他更為信任的瑞士超長槍方陣,瑞士戟兵以及本國以瑞士雇傭兵為藍本,進行軍事改革,改良的精銳超長槍兵,長戟兵排列在了第一排。由超長槍兵與戟兵混合組成的方陣,可以維持極為堅固的陣線。因而,比起一波三折的左翼戰況,右翼的十字軍從一開始便位於不敗之地了。
在雙方進入混戰之後,查理又將軍隊進行了一些調整,將前線的一些,作為預備部隊的超長槍兵撤退到了更後麵,而將更多的劍盾兵,盾矛兵調遣到了第二線----歐洲的士兵所配備的通常是更大型的箏型盾,鳶型盾,乃至橢圓盾和淚滴形盾牌。比起阿拉伯人更喜歡用的小圓盾防護效果更好,當士兵們將之舉過頭頂之後,便可以有效的防止遠程弓矢拋射了----當然,這些盾牌也更加沉重。
接下來,作為此次十字軍盟主的埃吉爾再次發來命令,要求如今仍舊沒有進入戰鬥之中的騎兵繼續向兩翼迂回。而右翼部隊並不像是左翼那樣,一上來就將精銳騎士拚光了。保全更好的騎士們與輕騎兵一起開始向著敵人兩翼迂回。
而與此同時,在左翼與右翼兩側戰況趨於平穩的時候,埃吉爾在正中央,憑借著他麾下突擊步兵的長劍闊斧硬生生將陣線凸前了將近十米遠。與左右兩翼被對方弓矢壓製的情況完全不同,諾曼人因為搶占了數個沙丘製高點,再加上埃吉爾,以及埃吉爾麾下長弓兵指揮官羅賓漢皆是精通弓箭之道的行家,所以在正麵戰場上情況是反過來的。遭到弓箭壓製的反而是阿拉伯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阿拉伯人前線的一些貴族軍官計劃著,向十字軍發起反衝鋒。將那些作為製高點的沙丘高地重新搶奪回來。為數不少的裝備雙手斧的埃及禁衛軍便作為先鋒,在前線貴族指揮官的指揮下開始了反攻。
此時此刻,雙方在最前線的,作為中堅力量以及最佳進攻力量的兵種基本一致。埃及禁衛軍以及諾曼突擊步兵,全都是裝備重裝甲,沒有配備盾牌,雙持長柄戰斧的進攻性步兵。他們的使用方式完全相同,突擊,揮舞戰斧擊破對方陣線,揮灑出漫天血雨……這樣的進攻型士兵,在各個強大帝國之中均有配備,作為尖刀使用,他們無論體格,待遇或者訓練都比他們的同僚更加強,更苛刻。當然待遇也是最好的……
這一次戰役,埃及禁衛軍與諾曼突擊步兵,便是精銳對抗精銳,尖刀比拚尖刀的戰爭----而在這樣的戰爭之中,諾曼軍隊全線勝出!
“你問我們為什麼會勝利?因素是多方麵的,朕的朋友。”在一些時候,埃吉爾也會被與之結好的盟友詢問類似的事情。當時,埃吉爾便會說出類似這樣的話來:
“多方麵的原因----首先朕麾下的精銳士兵們全都是來自嚴酷雪域的諾曼精銳,他們的戰鬥力,野性以及狂暴的程度,要比那些生長在更加溫熱地區的人更高。其次,帝國的甲胄匠師與兵器鍛冶師們非常優秀。這可以確保我們能拿到比對方更好的多的武器。第三,諾曼帝國的士兵們訓練更加科學----我們有著嚴格成文的軍事條例,更加科學,靈活的戰術,以及更加職業化的,軍事學院畢業的職業軍官(也有可能是先當軍官,後去學院進修)。當然,還有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支軍隊是由朕,埃吉爾.斯卡德拉格裏姆鬆,諾曼皇帝親自指揮的。”
就這樣,在皇帝的親自指揮之下,對方連續組織了幾次反擊,全都被埃吉爾一一化解。阿拉伯軍官們仰望著鋪滿了層層己方屍體的沙丘高地,顯得氣急敗壞。每一次攻擊,他們都會遭受對方弓弩手的集中射擊。並沒有裝備盾牌,身穿鱗甲,紮甲,這些對於弓弩累武器沒有很好防禦效果的甲胄的禁衛軍傷亡慘重。在接下來對抗諾曼突擊步兵的時候,便更容易被那些數量占優勢的敵人分割包圍,然後逐漸蠶食消滅……
就這樣,戰況雖然有些反複,但是總體上,是向著對於十字軍更加有利的方向發展的……此時此刻,太陽已然西斜。時值西元一零零六年二月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