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個兵種複合而成,提倡多兵種合作以及陣型,戰術的配合。諾曼軍隊的新式陸軍第一列,總共五千士兵,配合另外五千並不擅長近戰的重裝弩兵與火搶手,便硬生生的將對方上萬大軍的衝鋒抗了下來。
而與此同時,已經挪動到了新的陣地,與長弓手們處於同一位置的臼炮再次開火,彈道很高的臼炮炮彈,從諾曼帝國士兵的頭頂飛過,繞過了正在ji烈交戰的雙方前鋒,在對方的後續部隊之中爆炸了。
“膘騎兵,重騎兵,還在等什麼呢?出動啊!還有軍陣兩翼,其他盟國的軍隊也一起出動!向著對方側翼進攻!”眼看著正麵戰場,被己方超長槍方陣守備下來,埃吉爾馬上這樣下令道。衛隊騎士們吹動號角,諾曼軍隊兩翼的膘騎兵,重騎兵聞聽之後馬上開始行動起來向著兩翼,以弧形的軌跡移動著,那千騎萬乘金戈鐵馬,端的就是個氣勢。左右兩翼近四萬輕,重騎兵以正規軍的三個膘騎兵軍團,四個獨立軍團的兩千膘騎兵,近五千騎士部隊為前導,將匈牙利的一萬遊騎兵,以及從東歐征召來的數千騎馬民兵和其他國家的數千輕騎兵,全都藏在了後頭。
這倒不是說埃吉爾改了心性,為了幫盟友保存實力,便將自己的軍隊拿來消耗。而是那諾曼的兩萬餘正規的,職業騎兵,一個個全都嚴格的按照諾曼帝國新軍條例規格排列的是密集的,宛如奔馳的鐵牆一般的二十乘五的騎兵百人隊陣列。這樣威嚴,嚴整,配合緊密並且衝擊力驚人的騎兵將會在第一輪衝鋒的情況下給敵人最大的傷害口使得戰局向著對己方更為有利的方向發展。
當然,戰場的麵積在一定程度上也限製了這些騎兵的全力發揮。雖然正麵是完完全全的平坦地形。
但是再往兩側看過去,那些諾曼盟國布置軍隊的地形,卻是有些淩亂不堪了。騎兵幾乎無法從這種地形展開衝鋒。埃吉爾布置了更多騎兵的右翼情況稍微好一些,可以一次提供三到四個膘騎兵千人隊或者騎士大隊進行衝鋒然而在左翼,諾曼人一次隻能投入一個膘騎兵千人隊或者騎士大隊。
不過,足夠了。左翼,以唯一的一個諾曼騎士的千人隊為先導,十個百人隊一字排開,全部都排列成二十乘五的標準方陣。而每個百人隊之間的間距不足二十米在他們後麵,在那些間距的空隙之間,便是同樣數量的一個膘騎兵千人隊。而在膘騎兵千人隊後麵跟著的,是另外的一個,一個,一個……總共五個膘騎兵千人隊分列成了五十個百人隊,以棋盤也似的陣列排山倒海一般向著教廷八萬大軍衝了過去不,現在隻剩下六萬了!!
這個,便是經過再次改良的波段式衝鋒!每一個百人隊每一個千人隊,所有輕重騎兵統一形成了一個整體。在移動的時候分散,而在衝鋒的時候集中。總共六列騎兵,可以連續不停的連續衝擊六次,最大程度的將對方擊垮一一當然,還有一種更加可能的情況,便是對方根本挺不到第六次,最後一列的騎兵進攻,便完全崩潰了!
而在另一邊,諾曼帝國的右翼,總共三個千人隊的諾曼騎士,諾曼皇家騎士,更是大手筆的將第一列排出了三十個百人方陣。第一排的重騎兵數量便是六百名!堪比一般國家的國立騎士團!跟在他們後麵的膘騎兵數量,更是達到了七千名!雖然陣列隻有三列,然而數量上,卻是左翼的一倍!這已經不單單是側翼衝鋒了。在最邊緣的諾曼騎士,幾乎可以進攻對方後陣的部隊了口而且他們看起來,也正是這麼想的!
這一番調度,從兩翼展開兵力,列陣,衝鋒。差不多花費了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調度數萬大軍,諾曼軍隊的紀律性可見一斑。然而那教廷軍隊也是經過職業訓練的正規軍。雖說無論裝備,訓練還是紀律性都比諾曼差了一線,但是在如今這個時代已經算是了不得的了。眼看著對方兩翼騎兵調度,向著自己的側翼奔過來了。那教廷軍隊如何能不曉得?!
“快!在兩翼布置刺蝟圓陣!以百人隊為單位,布置刺蝟圓陣!”這一會兒,在數百名手持長柄戰斧,身披重甲的瓦藍吉傭兵護衛下,哈羅德已經步入戰場一他可沒有埃吉爾那等用號角聲響傳遞命令的好手段。因而必須緊跟著軍隊,這才能指揮的上。而跟著他的這一票瓦藍吉傭兵,既是他的死黨心腹,貼身護衛,也是兼職的傳令兵。聽到他這樣下令之後,也打了十幾,幾十年仗的這些老兵油子馬上西撒開腿向著兩翼跑過去,一邊跑一邊高聲大喊著“以百人隊為單位,布置刺蝟圓陣!兩翼,以百人隊為單位布置刺蝟圓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