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另一處戰場(1 / 2)

所以說糧食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是在現代社會也是這樣。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就是悲劇。更不用說是傳統的農耕社會了。雖然說,諾曼帝國在埃吉爾的治理下,工商業愈發繁榮,但是根本的根本,仍舊是農業啊。所以說,在這裏請大家牢牢的記住這一點。在工業革命之前,世界最重要的行業,最根本的行業,以及最賺錢的行業,就是農業來著。

的確,不可否認,好像威尼斯,熱哪亞那樣的商業城邦也是存在的。但是它們也隻能是“城邦”罷了。以商業立國而不重視農業,是不可能統治太大的領土的。畢竟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水平在那裏。太多的商人就會導致土地荒蕪和糧食產量下降。這可是要命的事情。

而從統治者的角度講,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國家,絕大多數的人口都是從事農業產業的。可以說,能夠掌握農業生產的統治者,就能夠掌握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口。也就能讓自己的統治穩穩當當的。

好吧,基本上就是這樣的。所以埃吉爾才會費勁的實行農業改革。連續幾次的發布解放農奴宣言。從新大陸進口高產作物,改革農業生產模式等等等等。所以說埃吉爾雖然平時表現稍微輕浮了一些。但是實際上還是擁有足夠的能力的。治理國家的話,至少比起隻會破壞而不會經營的某成吉思汗要好多了。

所以,這幾天時間埃吉爾都在冥思苦想。希望能夠想到一些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而最終,對於過度的征兆預備役部隊,導致農業人手不足,糧食收入降低的問題。也被埃吉爾想到了。

“組織軍屯好了。”埃吉爾終於想到了好辦法:“也不必要將所有軍隊遣散回去,才可以耕種啊。畢竟現在的問題不是缺少可耕種的土地。而是缺少勞動力啊。東歐地區雖然開發了不少,但是仍舊有的是荒地。這些未經開墾的荒地,雖然不如人們侍弄過的熟地好耕種。但是也間接的保持了肥力。而以軍隊的組織度,組成生產兵團,來進行軍屯的話,糧食收入想必也會很客觀的吧!”

埃吉爾想出了辦法之後,便馬上起草了文件。正好,就按照之前所設定的十三個集團軍的設置。按照這個設計,要軍隊分批次的返回東歐地區,劃出如今尚未開墾的荒地。作為軍事農場。組織軍隊進行生產。

說起來,如果是職業軍人的話,剛剛放下武器拿起鋤頭或者會有所迷茫。但是如果是預備役的征召兵的話,多半就沒有問題了。畢竟他們的本職工作是農民來著……當然也有一些工人或者商販或者其他什麼的。但是這些人隻是少數。就好像之前說過的那樣。現在的諾曼帝國人口組成,還是以農業人口為主。想要轉變成工業國家的話一百年之內不用想了。

不過,水力紡紗機什麼的,或許可以很快研究出來也說不定。

又忙了幾天時間,寫信,布置,與在克拉科夫的妹妹歐若拉通訊,聽取了這位專家的意見,然後對自己的方案進行一些小的。細節上的修改。就這樣,一份名為“非常時期國家農業生產計劃”的皇帝命令,便這樣出台了。

總共上百萬的軍隊,將會在這個計劃的引導下分批次的集中在東歐的三個區域,開辟出荒地來。耕牛,種子與農具之類的也已經準備完畢。今年秋天是來不及了。但是,明年春天的時候。這個計劃就會正式實施。軍隊經營所獲得的糧食,一部分將充實國家的儲備糧倉庫。而更多地,則會被當做軍糧,補充諾曼帝國的軍隊作戰所需。

就這樣,這個問題解決了。並且同之前的秋季操演一起,同樣成為了諾曼帝國的正式國策。而解決了問題的埃吉爾,又變得很輕鬆的樣子了。或許是覺得準備已經完成了,所以不需要再做太多的掩飾。又或者是因為兵力不足之類的,別的原因。最近一段時間蒙古人的攻擊烈度再度降低,從一天一次,降低到了三天一次。而且數量也進一步的下降到了五千到七千五百人左右,不用說,都是奴隸。

而從其他地方發過來的情報也顯示。蒙古人似乎已經喪失了,進一步對諾曼的莫斯科絕對防禦圈的進攻態度。而隨著事件不斷推移。天氣越來越冷。蒙古人們已經開始做好準備南下,去更加溫暖的南方度過冬天了。

“這樣的話,第一回合的勝負,就算是結束了吧。”想到這裏,埃吉爾便覺得輕鬆了很多。雖然蒙古人帶來的壓力令人不安,但是經過近一年多作戰。相互之間有勝有負,埃吉爾對於蒙古人,那潛在的恐懼也降低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