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在這一份名為“天主教教廷改革法”的法案出台之後。帝**隊先後鎮壓了數次各地主教發起的叛亂。以強大軍隊為後盾。將遍布歐陸的修道院,主教區全部鏟除。斷絕了天主教的全部財政來源。拆掉了他們的堡壘,遣散了他們的軍隊,割斷了羅馬教廷與其他主教區的聯係。徹底瓦解了橫行歐陸,不可一世的天主教勢力。
帝國政府蒸蒸日上,文治之功前無古人。而武勳也同樣值得炫耀。
諾曼皇帝在布達佩斯城郊,橫掃匈牙利與巴爾幹聯軍。之後便派遣輕騎兵猛烈追擊對方潰兵。六萬聯軍,最終或者回到布達佩斯的隻有不到三千。單單憑借三千殘兵如何守備這座城市?在戰役結束之後的第三天。布達佩斯軍民便開城投降。主動迎奉諾曼皇帝進入城中。而匈牙利其餘地方更是傳檄而定。僅僅花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匈牙利,這個在歐洲範圍內也算是一個大國的國家,便被諾曼人平定了。
盡管獲勝的極為輕鬆。但是在檢查過匈牙利的狀況之後。埃吉爾還是覺得非常沮喪。匈牙利諾大的國土。民眾加起來卻連五十萬都不到。甚至連奧地利,一個公爵領的人口都比它多。
人口稀少不說,匈牙利的基礎建設也糟糕透頂。因為連年不斷的征戰,以及部分匈牙利人,仍舊堅持遊牧生活的原因。所以匈牙利的經濟也瀕臨崩潰。土地大量荒蕪。建設在野外的礦場,采石場和伐木場也都被戰火摧毀。各種生活必需品嚴重匱乏……這一切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曆來調整。
不過這對於諾曼皇帝來說,並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帝國擅長破壞。但是帝國同樣擅長建設。匈牙利人並非什麼好逸惡勞的民族。雖然這片土地稍微顯得有些貧瘠,物產也不太豐富。讓這裏富裕起來不太可能。但是讓匈牙利人衣食無憂。這一點諾曼帝國還是做得到的。
除此之外,匈牙利畢竟是傳統上的騎兵強國。英勇善戰的匈人和馬紮爾人,同樣是非常優秀的兵員。或許在這之後,帝國會招募部分匈牙利人,以擴充諾曼驃騎兵部隊。雖然皇帝已經控製了整個東歐。擁有數百萬的韃靼人、庫曼人、羅斯人、斯拉夫人和波蘭人可以征召。但是哪一個皇帝會嫌棄自己麾下的精兵猛將太多呢?
就這樣,稍微花費了一點時間。將匈牙利全境收複之後,諾曼皇帝又留下了一整個的驃騎兵軍團把守在這裏。以彈壓當地局勢,並且掃蕩仍舊妄圖抵抗的匈牙利殘部。但是盡管如此,皇帝的軍隊卻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一些——那些被擊垮了,之後俘虜的匈牙利人和巴爾幹的南斯拉夫人。皇帝稍微花了一點時間,便將他們招降了。
他許諾這些俘虜更好的生活,並且承諾會尊重他們的信仰——無論是天主教的還是東正教的。同時還表示願意幫助他們發展經濟。減免賦稅……
在這樣的條件下,再加上諾曼帝國強大軍事實力的威懾,以及諾曼皇帝的強大的人格魅力(埃吉爾自我感覺是這樣的)。絕大多數俘虜,在稍作思考之後便同意加入皇帝的軍隊。這讓皇帝獲得了近五千人的匈牙利騎兵部隊。以及近兩萬人的南斯拉夫山地步兵。這讓諾曼人,南下,繼續進攻巴爾幹半島的軍隊膨脹到了十六萬。
當然,說是進攻恐怕稍微有點錯誤——因為匈雅提集中兵力的戰術。所以這一會兒巴爾幹完全沒有什麼守備。再加上大批投降的南斯拉夫帶路黨。可想而知,巴爾幹地區也絕對是傳檄而定的場麵。
好吧,這裏埃吉爾似乎忘記了一點事情——就是之前,他派遣的三萬凱爾特軍隊,還有近萬驃騎兵和騎馬民兵。這四萬大軍在皇後阿爾托利亞的領導下,從黑海岸出發。沿著海路進軍巴爾幹地區。
皇帝原本是想要讓這支軍隊阻攔可能會北上支援的希臘人來著。但是皇帝沒想到,自己的軍隊已經強悍到了這種程度。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遛彎聯軍給擊垮了。這一定程度上讓之前派遣阿爾托利亞的行為成了無用功。甚至皇帝還覺得,或許等到自己到了巴爾幹之後,希臘人的軍隊還沒有出發呢。
但是很快的,皇帝便接到了意想不到的消息——隨從阿爾托利亞一起行軍的諾曼探子們向皇帝發去了訊息。阿爾托利亞並沒有像是埃吉爾想象中的那麼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