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出戰(1 / 2)

~ -~

先聲奪人。當羅馬人的女皇帝做出了這樣的表現之後,就算是再怎麼強硬,凶殘的家夥也無法對她說出什麼過分的要求了。比如說脫光了跳支舞什麼的。好吧,但是最終,這些市民仍舊說出了自己的要求。他們希望皇帝能夠率領軍隊,擊垮諾曼人。希望羅馬帝國仍舊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並且最強的帝國。無論是前麵一個還是後麵一個。兩個要求實際上都是一個意思。

當時,女皇沉默了。然後廣場上的民眾們,以及女皇身後的軍隊也同樣的沉默了。仿佛一時間,整個君士坦丁堡都沉默下來一樣。此時此刻,天空中布滿了烏雲。沉悶的雷聲示意一場暴風雨即將到來。

就這樣,在一段沉默過後,女皇說出了她的答複:“朕,出兵,與諾曼人作戰。”

當時,在她說出這樣的話之後,整個廣場沸騰起來了。人們大聲歡呼,喊叫著“羅馬”與莉莉安奴的名字。將手中的東西,特別是帽子什麼的丟到天上去。那副樣子,就好像他們已經獲得了勝利似的……

當時,在看到人們這樣的歡呼之後。在人群中的諾曼探子們悄無聲息的撤走了。而同時,一些明白事理,但是無能為力,又或者幹脆本來就不想做些什麼的學者們,則記錄下了這樣的片段:“當女皇迫於無奈,在輿論的壓力下不得不選擇與諾曼人戰鬥之後。整個君士坦丁堡沉浸在了歡樂的海洋中。就好像已經獲得了勝利似的。我無法理解他們的心態。為了這麼一點小事。就好像賭徒一樣~~~不管不顧,將國家前途壓在賭場之中。這實在是一件瘋狂的事情。但是看他們興奮、ji動的樣子。要是說,他們對於國家的前途漠不關心似乎也不正確。

於是我做出了一些假設:或許在這些家夥心中。隻有兩個選項。戰鬥或者不戰鬥。至於勝利什麼的……他們或者沒有考慮,或者考慮了,然後得出了結論:如何獲取勝利不是皇帝應該考慮的問題嗎?又或者真的認為羅馬足夠強大到了不畏懼任何人的地步……

當然,事實上我還有一個非常令人不愉快的結論,這讓我的心情變得很糟糕:這場戰爭的確與他們無關。他們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乃至是一種慫恿的,幸災樂禍的心態促成這場戰爭的。他們是君士坦丁的居民。而並非阿德裏安堡。薩瑟羅尼卡或者雅典的居民。他們認為他們可以躲在君士坦丁的高城厚壘之後,與這場戰爭隔絕開來。

他們認為他們不會受到戰爭的傷害——他們不在第一線。而且他們也不是士兵,不需要他們上戰場。死的是與他們毫無關係的,luolu在諾曼鐵騎之下的希臘半島的居民,以及那些大多數來自外省的羅馬軍團,還有蠻族的雇傭兵。既然如此的話,那麼為什麼不呢?

這樣的推論在我來到希臘半島之後,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這裏的人們並不像是君士坦丁堡的人們那樣,狂熱的希望以一場戰爭挽回自己的優越感。因為他們的城市防禦。比起君士坦丁堡要薄弱得多。很容易就會被攻破。所以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與諾曼人保持和平。隻是很可惜,這些‘懦夫’和‘叛國者’、‘鄉下人’的觀點,君士坦丁堡的城裏人完全不在乎。

不過。無論如何,羅馬帝國最終做出了決定,與諾曼人的大軍展開一場大戰。願上帝保佑羅馬帝國。保佑羅馬人。”

就這樣,盡管認為自己勝算不是很大,但是莉莉安奴,仍舊帶著她能夠召集的所有軍隊出發了。雖然東羅馬帝國江河日下,原本總動員,能夠出動百萬大軍的盛況已經不複存在。但是瘦死的駱駝好歹比馬大。在莉莉安奴拚了命的搜刮下。整個東羅馬帝國,竟然又湊出了十三萬大軍。而且無論是素質還是裝備。都要比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軍隊強很多。

四個標準的羅馬軍團,十一個地方守備軍團和臨時征召軍團。一個拉丁傭兵團和一個日耳曼軍團,一個塞爾柱軍團。這些部隊組成了帝**隊的主體。

而除此之外,帝國還擁有數量較少,已經不能稱之為軍團的大批特殊部隊。近衛重騎兵,鐵甲聖騎兵,以及阿貢托普萊騎兵。這些精銳的重裝騎兵。原本都是以軍團的形式存在,成千上萬。但是現在,他們幾個軍團加起來,人數也隻有兩、三千。而且大部分都是後補充的新兵。裝備也弱化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