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埃吉爾使用轉移話題**,並且假戲真做。派遣使者,向著克拉科夫附近一眾在兵營傳遞消息。直接召集兵馬,做好了出兵的準備。
盡管這一會兒功夫,距離比較遠的英格蘭,法蘭西的征召部隊還沒有到達。但是與之對應的。帝國從它新征服的德意誌領地,獲取了數量更多的征召兵。再加上斯堪的納維亞和東歐所征募的軍隊,以及十萬諾曼職業部隊。埃吉爾仍舊擁有超過七十萬的大軍。
這七十萬大軍,便散布在首都克拉科夫,以及克拉科夫附近的波蘭行省的各個兵營內。各種物資,補給從帝國各處源源不斷運輸而來。端的是大軍國主義的氣象。士兵們吃的是羊羔肉,喝的是烈酒。每天拚了命的訓練。
那些在軍校念過書的貴族子弟們鼓勵著,那些在大戰場上見識過的老兵們一個個的炫耀著。更顯眼的是那些在君士坦丁堡搶了一票,如今都變成了財主的老兵。那可是實打實的活招牌。唬的一眾新兵心裏麵癢癢的很。恨不得大皇帝一聲令下便上戰場和韃靼人拚個生死。軍官們指望著功名,士兵們則盼著搶出來的富貴。
這一票用諾曼金喂出來的精兵猛將,一個個都急吼吼的想要上戰場去掙命。日盼夜盼的。有些人甚至睡覺做夢都夢到與之相關的事情。大喊著殺敵的夢話。結果差點造成營嘯。最後被軍法辦了的……但是他們也真的,實在是想不到。諾曼皇帝竟然真的就在大半夜的。淩晨了兩三點鍾的時候吹了集結號。
當時,聞訊趕來的瑪麗婭作為機要秘書,寫下了這樣的話作為曆史記錄。通篇不提埃吉爾被他老婆攆到軍營裏麵的事兒。好生給自家男人遮掩了一番:“初。克拉科夫城沸。處處燈火,夜如白晝。原因大皇帝結納皇妃,普天同慶。闔城笑顏。然不過半日。大皇帝聞聽韃靼人五十萬軍越烏拉爾山,寇喀山甚急。大皇帝聞訊大急,於宴席間奔走,至禁衛軍營中。傳達皇命。召集大軍。即刻奔赴喀山作戰。
左右勸諫皇帝,節日隆重,可暫緩。喀山城堅,一時無礙。然則大皇帝勃然作色,屏退左右。擊鼓傳召。登台曉諭三軍。曰:不忍見手足袍澤坐困城中,而獨自一人享樂。言畢,語氣哽咽。三軍為之動容,山呼萬歲。遂連夜進發,奔赴喀山去也……”
就是這樣,瑪麗婭一篇文章,硬是把黑的說成白的。把埃吉爾這個怕老婆躲在軍營裏的混蛋。說成是愛兵如子的好領導。這記錄流傳後世。時間再過去個幾百年。有誰還能知道當年的真想?誰會不把埃吉爾,當成是個先公後私的偉大領袖?難怪了胡適博士說了,曆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就這樣,英明神武的諾曼大皇帝,帶了九個老婆和七十幾萬大軍前去喀山。準備狠狠地揍蒙元一頓。而與此同時。在西班牙南方重鎮格蘭納達附近。帝國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的戰役也達到了最高峰。
當埃吉爾的有力走狗,帝國元帥法爾按照皇帝的指令。借助諾曼帝國西地中海艦隊,出其不意的對西班牙領主,巴倫西亞的熙德發起進攻的時候。世界為之震驚。
這座如同詩歌一般的城市。長著棕櫚樹,有著無數海鳥海魚。物產豐富的濱海城市。商貿發達而人文鼎盛。在熙德的治理下逐漸變得富饒起來的城市。被在地中海的風浪中掙命,暈船暈的失去了理智的法爾元帥一把火燒成了灰燼。而熙德,這個征戰半生的老兵,勇敢而堅強的戰士。以及伊比利亞最擅長戰爭的將軍和統治者。也隨同他的城市一起化成了灰燼。
這一場戰役並沒有太多新意。隻是諾曼大軍跨海作戰,伊比利亞的鄉巴佬們從來沒聽說過。所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罷了。伊比利亞半島這個地形寸的很。三麵環海一麵臨山。曆來都相當封閉。侵略者或者渡過直布羅陀海峽,從北非進攻。又或者從北麵比利牛斯山脈翻越過來。這一南一北兩個地方。將伊比利亞人的眼光,見識給限製住了。
他們從來沒有見識過,有如此龐大的軍隊。可以一下子運輸數萬大軍登陸的。就算是當年的東羅馬帝國全盛時期,占據了大半個伊比利亞半島的時候。也必須要以巴利阿裏群島作為中轉站。這才勉強能走海路,運輸軍隊和物資補給。
而這一次,伊比利亞列國也知道諾曼人對與自己的野心。然而他們通常都認為,諾曼人會從北方,比利牛斯山脈翻越過來進攻。因此最先被攻擊的應該是阿拉貢王國才對。而不斷有消息傳來。諾曼人在南法蘭德斯行省調兵遣將。積蓄物資。也間接證明了這個猜測。人們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比利牛斯山脈北方。法爾元帥的那支佯攻部隊的身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