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兩手抓(1 / 3)

蘇爾坦的第二個訂單發給了誌鴻,這次讓誌鴻直接跟工廠詢價、確認訂單,誌鴻仔細研究了這個訂單,看到許多貨都是原來訂單中訂過的品種,他決心這次要做得漂亮一些給蘇爾坦看,又想著,忙起來也許能讓陳亦馨漸漸淡出自己的記憶,於是“收拾”起心情,開始跟工廠“鬥智鬥勇”。

其實,誌鴻早就發現蘇爾坦的單子雖然量大,卻比較雜,著實難弄,然而他訂的許多品種是過了時的“大眾貨”,一些外貿工廠有積壓存貨急著賣,價格就很便宜,隻是要費心去找。過去,蘇爾坦貪圖方便,盡量把一個訂單交給一兩家工廠去做,這樣付款、收貨都很簡單,然而價格就不好。誌鴻研究過後,決心換麻煩的方法上來,自己逐樣兒去找工廠的存貨,價格自然下來許多。然而這樣一路,自己的工作量就大了,但他心想,“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就耐心地一家一家地問,一件一件找,一個星期下來,訂單終於“湊”齊了,把價格單發給蘇爾坦。蘇爾坦看了大喜過望,到了月底,工廠把貨都備齊了,就跟誌鴻催款,誌鴻把各個工廠的詳細銀行資料,還有自己在這邊的費用帳一並發給了蘇爾坦的財務,財務那邊收了報告,把款一一安排了,並把誌鴻的費用彙到了誌鴻私人帳戶手中,一單下來倒也順利,蘇爾坦又囑咐誌鴻,以後按月把“賬”報過來。

這一單,誌鴻累得不輕,“換工廠”又擔著風險,然而,著實卻踢開了“第一腳”。吃庫存的路子“趟”開了,幾個工廠見誌鴻這邊財大氣粗,又打聽到是出口沙特,知道那邊市場容量巨大,就跟主動跟誌鴻推銷庫存,特別是國內的一些大牌服裝的“尾貨”通常要讓工廠摘掉牌子處理掉,為了不傷及自己牌子的檔次,就讓工廠盡量避免在國內銷售,而是便宜出口。誌鴻看了不少這樣兒的樣品,發現的確是貨真價實的好料子,好剪裁,隻是少個牌子而已。工廠知道誌鴻是老外的采購,就囑咐誌鴻,也不必給老板報價那麼低,誌鴻明白,這是要他給自己留餘地,心想,也確實沒必要那麼便宜賣給蘇爾坦,難得工廠這麼主動,應該也是看出了自己臉皮薄,不好意思張口跟人家提,但是,現在自己又需要拿這種錢,誌鴻現在似乎開了竅,已經沒了過去的“窮酸”,隻是自己這份采購的工作,拿回扣確實需要工廠跟自己配合,誌鴻又想,如果換楊榛處理這些事情應該更得心應手些。

誌鴻把一些“大牌”的樣品發給蘇爾坦,價格留了幾成給自己,蘇爾坦見了樣品,識得這都是好東西,訂了很多。工廠想著今後的生意,很自覺地把錢打到了誌鴻賬上,還送了許多東西過來,誌鴻隻虛客氣一下就收了。這樣一來,眾人都開心,隻有蘇爾坦那邊財務的兩個印度“阿三”除外,他倆跟誌鴻埋怨,這樣付款起來太麻煩,誌鴻猜想,原因不在付款,應該是自己斷了“阿三”的財路。原來,過去這兩個“阿三”給工廠付款時,總能跟工廠索要些財物,現在誌鴻把單子分散給了多家工廠,而且工廠發現這邊換了“上帝”,就不再理“阿三”。於是,誌鴻把工廠送的東西選了一些,發快遞給了印度人,收到禮,“阿三”的態度立刻熱情起來,可見“糖衣炮彈”也是外交的首選工具。

蘇爾坦那邊兒眼見著采購成本下來一大塊,就決定把全部訂單逐漸都轉到誌鴻這邊,單子是一個接著一個,誌鴻一個人身單力薄忙不過來了,早前發貨時,他認識了一個物流公司的小周,感覺這個人比較能吃苦,踏實、本分,誌鴻就跟蘇爾坦打個招呼,把人“挖”了過來,小周很勤奮,驗貨、發貨的事情基本再不用誌鴻費心。蘇爾坦終究覺著誌鴻這邊兒沒個公司,開展起業務來很麻煩,就讓誌鴻去注冊了個外貿公司,辦手續折騰了兩個月總算拿下了執照,辦公室租在永江大廈裏,誌鴻開始在網站上招聘,簡曆就跟雪片似地“飛”來,招了幾個畢業生“跟單”,一個財務兼管理人員——張隨寧,是個湖北妹子,柔和中透著精明,很快就把許多事情都“管”了起來,公司的業務慢慢走上正軌,誌鴻輕鬆了許多,逐漸騰出時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