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件事我的看法也許是偏激,但我感覺這樣的偏激不會讓自己走錯路。因為我真就發現一件事很有意思,那就是大學生活中的我們,真就一點主觀思想都沒有,有一件事就能說明這句話對還是不對。
前幾天,我的一位同科老鄉,不是有病那位。他跟我一起出去買東西,因為來學校後,雖然第一次都準備好很多日常生活品,但是有的都用完了,所以我兩就去附近的商場去采購一些日常用品,其實也沒什麼,隻是很簡單的生活用具。
我的方法很簡單,全在一家購買,不走第二步,這樣也沒有必要去那麼多家看,還不一定有沒有相中的。可是我的這位老鄉,就感覺自己回砍價,會跟人商家談,左看一家,又看一家,結果是我隻在一家商鋪全部買完的商品,他去了十多家才全部買完,最後我兩一看賬單,東西有很多都是一樣的,我們先看一樣的東西,價格有沒有比例,結果是,都是同樣的商品,價格雖然不一樣,我買的東西貴的比他多,可是人家商鋪老板給我打折的多,而他買的東西雖然都很便宜,結果沒打折,裏裏外外一算,同樣的商品,我少花三十多元,而他卻累的不行。
剩下的幾樣雖然不一樣,但是看價格就行了,我有幾樣是店主送的,總體價格雖然高,但是店主送的東西都很常用,而他買的東西都花錢了。價格相差不到二十元,而最後那幾樣要比他的多很多。
這一點他不服氣,說自己沒挑好人,說一會吃飯在驗證一下誰有經商頭腦。我簡直都要無語,生活中的買賣,怎麼跟經商扯上了?我們到一家餐廳吃飯,他不和我坐一桌,看吃同樣的東西,誰花的錢少。我簡直都要瘋了,他家的條件也很好,怎麼還對這些事計較個沒完呢?
我們都點同樣的才,同樣的飲料,同樣的主食,當吃完後叫店員結賬,總計價格是三十二元,我那老鄉就要跟人家店員說給優惠點,意思就是抹零,那兩元不想給,算是給自己找點尊嚴。店員無語,還真給抹了,問我需要不需要抹零,我歎氣無語,還是不用你抹了,那兩元我能給起。結果是出店門的時候,店員給我拿一瓶五元錢的果汁,而我那老鄉沒有。問店員為什麼不給,店員說了,不抹零都給這款果汁,你看。
我們這才看見,吧台上麵寫的很明確,為了促銷某某果汁,但凡來此的顧客,五元以下不抹零的免費送,五元以上不抹零。
我那老鄉說店員沒告訴他,要不然自己也不會因為那兩元錢跟他算計。人家店員這說一句話,你自己沒看見還說我沒告訴你,那下次來你不抹零,我肯定給你。
老鄉無語,很是生氣的說這款果汁不好喝,我也隻是一笑,出門打開一喝,果然不錯。回到宿舍到網上一查,還真是大品牌,隻是剛上市沒幾天而已。我記錄這些不是說我自己有多能耐,我其實現在看的很開了,人活去計較那些沒用的事,其實一點意思都沒有,人家給一點點優惠,自己得到好像受到莫大的關注,其實人家拿的是“垃圾”,自己還以為是“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