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8. 燕歌別後休惆悵(1 / 2)

神龍元年的冬天特別的漫長。顯現出蕭索的上陽宮越發的寂靜。而太上皇的病,也越發沉重。為了不打擾她修養,連請安的人,也都阻止掉了。隻有太平公主每日帶著薛崇簡來。太上皇清醒的時刻越來越少,她每次睜開眼,看見太平公主在床邊便覺得無限的欣慰。隻可惜最後,她還是沒有能夠熬過漫長的冬天。

李顯親自扶了靈柩去安葬,這位一代女皇,最終還是以皇後身份,於高宗皇帝李治合葬於乾陵。她一過世,韋後便開始聯合梁王武三思,開始了她們的行動。

首先是在朝堂上,梁王向中宗請願,呈述漢陽郡公張柬之一身的豐功偉績,請皇上為其封王。這一舉,滿朝嘩然:自從漢高祖劉邦曾說,非劉姓者,不得為王,這麼多年來,還沒有皇帝封過外姓人當王,即便是太宗皇帝的開國功臣們,也都隻是做到國公為止,當然,女皇當年封武姓為王,就遭到了滿朝的不滿。

雖然張柬之力辭,可惜還是沒能成功。被封王的當天晚上,張柬之便偷偷地去見了李隆基和李成器。

滿頭銀發的老人此刻已經預料到了他接下來的悲慘:鳥盡弓藏,向來如此。隻是,他還是不甘心,不甘心他扶起來的皇帝,就這樣被別人擺弄了。也不甘心,他還是不能夠看到李氏王朝的複興。

“兩位王爺,老臣或許,到底是錯了。”他用顫顫巍巍而又蒼老的聲音,敘述著自己的後悔,“當日政變,皆因老臣昏昧提議,才擁立太子殿下,白白讓王爺錯失良機。老臣本以為,優柔的殿下成為了一國之主,他的秉性也就慢慢改正過來。可惜,老臣沒有輔佐之能。”兩行清淚潸然而下,老淚縱橫的他,難過的,不隻是自己的命運。

李成器一把扶起張柬之入了座,也隻有歎息:今時今日,多說也沒有用了。

李隆基寬慰老丞相:“相國不必如此,即便相國是諸葛再世,卻又能奈何當今陛下也隻有阿鬥之資。”他心底不滿,此刻也沒有別人,自然毫不掩飾的說了出來,“再說了,當日就算不以太子名號政變,依照我父親的脾性,今日天下,也是他的。”

“老臣已經向皇帝請旨告老還鄉了,隻怕也不能如意。今日梁王可以請旨讓給老臣封王,他日,亦可讓老臣晚節不保。”張柬之對梁王武三思的無賴和無恥,是很有體會的,“老臣本就是將死之人,也不擔心什麼。隻是其他幾位大人,還都年輕有為,所以老臣近日來,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希望王爺們可以想想法子,救救其他的大人們。”

他說的不假。既然韋後會動張柬之,自然也會想法子動敬暉等人。可是,現在的李成器和李隆基,都沒有什麼實權。兄弟對視一眼:他們需要依靠的,也隻能是李旦和太平公主了。

可惜,李隆基等人的折子還沒有來得及呈給李顯,朝堂已經出了旨意,直接參與當日政變的幾位大臣,全部都加官進爵並且調往各地任職。明升暗降的做法曆來並不罕見,所以,沒有人知道在上任的地方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什麼樣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