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2)

大唐貞觀三年的八月,天氣仍是十分炎熱,隻在夜晚時分,才能感到涼意如水。

長安宮外,一列一列的禦林軍神情肅穆,沿路把守著入宮要道。

月光之下,一匹駿馬遠遠趕來,馬上之人似已來不及下馬通報,手中舉著一麵玉牌,高聲嘶喊著:“西北捷報!捷報!讓開!”

守門的衛士剛收起長戟向兩旁岔開,便覺得那信差縱馬“呼”的一下向前衝出十數尺,直向皇宮內奔去。

規則的馬蹄聲踏碎了禁宮的寧靜,直到唐太宗平日理政的禦便殿前那騎馬之人才猛的一勒。

這馬匹一路狂奔,本已筋疲力盡,忽然被勒住,頓時前蹄高舉,一陣長嘶之後倒斃。

那人躍下馬來急忙向殿內跑去,被兩個當值的太監攔下,那人正要發怒,卻聽裏麵一個沉穩中卻透著激動的男聲道:“讓他進來!”

兩個太監急忙閃開,那人進入門裏立刻跪下磕頭道:“吾皇萬歲!”

受拜之人站在龍書案後,一襲黃色團龍袍,三綹長須,麵色十分沉穩,眼中卻透露出急切的神色。

此人正是唐太宗李世民,中原戰事雖已結束,但西北邊境卻不穩定,特別是東突厥一直都是大唐的心腹之患,他每日每夜都在焦急的盼望著捷報傳來。

李世民重新坐回龍椅之上,沉聲道:“快講!”

專差道:“代國公大破突厥,斬首萬餘級,俘虜十萬,逃亡的頡利被生擒,已在押往長安的途中!”

李世民眼神一亮,興奮道:“藥師果然不負朕所望!”

專差又道:“唐儉大人、安修仁將軍聯名有密折送上!”說罷從胸口掏出一封書信頂在頭上。

旁邊的太監快步將書信呈上,李世民一愣,將信件迅速拆開,抽出信瓤仔細看了起來,他的目光慢慢掃到了信尾,眉頭也越皺越深,握著信的手也越來越緊,似乎要將這信件揉搓成一個紙團一般。

半晌,李世民才擺了擺手道:“你下去吧,替朕帶來這般捷報,朕稍後自有封賞!”

專差叩頭謝恩而去,李世民重又將那信件展開,上麵清清楚楚的寫著:“啟奏陛下,微臣二人探知虯髯客在代國公李靖軍中,據密探探知,虯髯客現為東南海千裏之外扶餘國國主。代國公手握兵權,與之交好,陛下不可不防。臣 唐儉,安修仁 叩。”

“他回來了,可惜……”

禦便殿中燈火通明,李世民的臉上卻似乎籠罩著著一團陰影,眼神時而銳利時而黯淡。

思慮半晌,李世民才招了招手,一個太監躬身快步走近,李世民沉聲道:“傳,鴻臚寺少卿。”

此時,代國公府上李靖的書齋中,一個美豔的宮裝麗人正對著房門處的一名男子,神情驚喜交加。

她正是代國公夫人紅拂,她的眼中已然漾出了一片淚光,道:“三哥!這些年……你好麼?你為什麼這麼多年都沒給我和藥師寄來隻言片語?隻叫我們在這裏日夜想著你、牽掛著你!”

那男子器宇不凡,臉上一片虯髯,霸氣十足,但麵對這宮裝麗人眼神中卻透出了少有的溫柔之意,正是紅拂口中她和藥師的三哥,當年棄中原而走的虯髯客!

虯髯客歎了一聲道:“一妹,我們這不是見麵了嗎?你也知道,我其實心比天高,當日遠離中原,若是不闖出點局麵怎麼有麵目回來?可喜天助我成功,叫我在東南海外有了個小小的局麵……”

說罷,他從懷中掏出了一塊四方的印章遞給了紅拂,紅拂凝目看去,見印章上麵刻著兩種字體:一種如符籙一般,完全不認識,一種則是用大篆雕刻的“扶餘國主”四字。

“三哥,你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誌願,我真為你高興。以你的智慧和才能,治理那裏的子民也不在話下吧?這次你回中原會待多久?剛聽說藥師打了勝仗,等他回來了叫他同皇上告假,我們一起陪你到處轉轉!”

“一妹。”虯髯客沉靜的聲音打破了紅拂的興奮,“三哥這次回中土主要是為了看望你們。藥師在攻打突厥,恰好我又聽到一些突厥假裝求和,欲對藥師不利的消息,所以在來這裏之前先去了西北軍中。”

他停頓了一下又道:“恐怕早已有人察覺,密報給了李世民,我待不了多久的,這幾日便要離去了!”

話音剛落,便聽門外有人稟報:“夫人,鴻臚寺徐少卿來拜!”

紅拂臉色頓時一變,虯髯客笑道:“沒想到李世民這般敏銳,這麼快便派人來了,一妹莫要擔心,讓他進來吧!”

紅拂點了點頭,高聲道:“有請鴻臚寺少卿。”

徐少卿低頭躬身而進,神情甚是恭敬,手中捧著一張明黃的禮單道:“皇上聽聞扶餘國主來此,謹命微臣備薄禮一份,望請扶餘國主笑納,另外在宮中還備有酒宴,皇上道,和國主是布衣之交,多年來甚是想念,還望前往敘敘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