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寸山崩(1 / 2)

淩烈站立在書房中央,朝玄辰道,“我教你的這一式,名為寸山崩,取的是於方寸間令山嶽崩塌的意境,最適合貼身近打,可用於防身,也可用於快攻。我先給你施展一遍。”

說話間,淩烈左腳踏前一步,旋即前腳一趟,後腳一蹬,往前連續數個進步。每進一步,便是一拳打出。他這往前踏步的方式,非常奇怪,總是一腳在前,一腳在後,後腳始終保持在前腳後麵,但是動作卻迅疾無比。

“這是寸山崩的第一要點,要以快速的步法,靠上去貼身近打,出拳的弧度不宜過大。你先以三寸之勁練習,然後逐漸縮短出拳的距離。如果能始終把距離控製在一寸之內出拳,寸山崩的功夫就到家了。”淩烈一邊示範,一邊道。

“於一寸的距離內出拳打人?而且是從中盤胸腹處打出發力?那上盤豈不是要臉貼著臉了?”玄辰不由感歎道。

淩烈點點頭,“就是如此,所以你的步法,必須先練好。這寸山崩的步法,也是直進直退,跟蠻牛拳有相近之處。”

接著,淩烈,便放慢了動作,細細指點起來,“你看,寸山崩的步法,全在一趟一蹬之間,前腳趟時,要中直,搶對方中線,踏入他兩腳之內。這與蠻牛拳中的鐵牛耕地步法極為相似。不過鐵牛耕地,是前後腳連續踩踏而出,沉穩厚重。寸山崩的後腳,則不能邁過前腿,而是要原地蹬,以加快速度。蹬的時候,要快速、猛烈,如箭離弦,刀出鞘。”

玄辰遵照著練習,淩烈又道,“你不能遲疑,在氣勢上,一定要一往無前,不能有絲毫雜念。意一動,身一抖,便進身,不能有絲毫遲滯。正如拳經所講,‘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存;寧在一氣先,莫在一氣後’。踏步近身之後,便要出拳。出拳的時機,是在雙方距離三寸以內。”

玄辰跟著淩烈的講解,練習著寸山崩的步法,逐漸有了一點點心得。同時他心中對於淩烈的態度,又有了極大的改觀。要知道,這般悉心的教導,是他所從來沒有享受過的。往日練習蠻牛拳,都是自己一步步摸索。如果一路有名師教導,他如今的成就,絕不止於此。

幾個來回後,玄辰的步法,便有了些模樣。淩烈頗為滿意,道,“步法有了之後,便是拳法。你看我握拳的姿勢,食指指節,是凸出去了的,大拇指,則是壓在指節側麵。你拳上的勁力,也全都要凝聚在食指指節的外凸之處。這樣著力的時候,勁道才能集中在一個點。無論對方多強,你一拳擊出,隻需先破其一點,猶如利劍穿心,其餘便可摧枯拉朽。”

說話間,淩烈向空中丟了一張紙,一拳打出,這張紙中間被打了一個洞,這個洞,居然跟一隻筷子戳出的差不了多少。可以想見,他這一拳對於勁力的控製,到了怎樣出神入化的地步。

玄辰按照淩烈的教導握拳,淩烈,又開始教他如何把勁力凝聚到指節上去,以及相應的勁道變化。

“寸山崩的勁力,先蓄後發,先鬆後緊,先破後打。於方寸之間突然爆發,迅猛無匹,勢不可擋。等你練成貫勁和化勁後,其威力,還會更加強大。”淩烈悉心指點著玄辰如何運轉勁力,隨時糾正他做的不對的地方。

一拳,兩拳,三拳,玄辰配合步法,一招又一招地練習著。

“寸山崩,雖然是以崩勁為主,但是必須以鑽勁打頭,這樣才能先破別人的勁。你的崩勁有了,開頭的那一下鑽勁,還要加強。鑽勁不夠,破不了防,後頭崩勁的殺傷力沒法發揮。”

“運崩勁的時候,著力主要在拳峰上,帶動卻在手腕。什麼是崩勁?那就要先鬆,後緊,然後突然爆發,那就是崩,好比彎弓射箭一樣。要把你的手腕,當成弓弦一般去用。拳峰都是骨頭,是死的,沒法發揮出崩勁的。”

“手腕要崩,小臂,卻要裹鑽,形成旋勁。旋勁是最有帶動效果的,能夠充分帶動周身勁力。旋勁又有一個集中的效果,你要把旋勁的中心,放到食指指節上去,這樣形成一個螺旋,指節就是螺尖,勁力的爆發,才足夠猛烈。”

淩烈握著玄辰的一手,一點一滴地教導他寸山崩當中諸多細微的勁力訣竅,引導著他的手出拳,收拳,體會種種勁力的變化。如此持續了一炷香的時間,玄辰,終於掌握了寸山崩的招式,無論是踏步還是出拳,都有了幾分氣勢在其中。

淩烈觀看玄辰演練一番拳法,滿意地點點頭,又補充道,“寸山崩,是我從諸多貼身近打的武技當中揣摩而出。除了用拳之外,用指、用掌、用肘都可以。但不論如何變化,我剛剛教你的步法、氣勢和勁道變化,才是核心。招式的變化,日後你修煉的純熟了,可以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