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忙轉過頭來問道:“什麼主意,快說來聽聽。”
徐子安立即就把自己的想法詳細的講述給李牧聽,李牧想了想後,說道:“我們可以先改裝一輛,看看效果。”
二人說幹就幹,當下便找來了一輛趙軍的戰車,開始改裝,趙軍的戰車和秦國的戰車結構大同小異,隻是寬度略微大一些,同時車輪直徑大一些,約為2.3米。
徐子安需要改造的部位是戰車的軸,在戰車奔馳的過程中,軸不是會滾動的,而是和車身固定在一起,車軸離地麵的高度約為1.1米,這個高度正好,如果在這個高度上裝上用於橫掃的武器,那麼戰車側麵的敵軍步兵既不容易跳越而過,也不容易蹲下來躲閃。
但安裝在軸部,首先要考慮安裝的武器必須非常堅韌,否則在戰車衝鋒時的巨大衝擊力下,一般的材料就會很容易折斷,目前的趙軍使用的長劍大部分是易斷的青銅武器,即使有少量的鐵劍也隻有軍官能配用,總不能把這些軍官全部繳械了吧。而長戟雖然有橫掃的效果,但橫掃麵畢竟過窄,威力不夠。
所以徐子安挑來撿去,最後選擇了青銅斧,這個時期的青銅斧極為寬大,刃寬有半米長,背有三厘米厚,斧柄是木質的,約70厘米長,這青銅斧在戰國時期雖然不是作為主力兵器使用的,但劈砍敵人的盾牌卻十分管用,厚重的斧刃一劈之下往往能把敵人的木盾震裂成數塊,所以趙軍中的步兵中配有這樣的戰斧雖然數量不是很多,但裝備一千輛戰車還是足夠了。
徐子安和李牧把六把青銅斧固定在一根長約八米的粗木杆之上,這麼長的木杆在軍中是作為營造壁壘和了望樓用的,十分堅韌而且數量很多,用木杆替換下戰車的木軸,這樣在戰車兩側各伸出了三米多的長度,再在每一米上固定一把斧刃向前的青銅斧,於是,一部橫掃麵超過八米的形似現代收割機的戰爭武器誕生了。
忙活了許久,徐子安和李牧終於滿頭大汗的站在自己的作品麵前,仔細打量,李牧嗬嗬笑道:“二弟此舉真是別出心裁啊。”
徐子安也是一笑,說道:“這個戰車每側的攻擊麵已經超過了一丈,比目前我軍的車兵使用的長戟還要長一些,所以戰車上的車兵就沒必要再使用長戟了,幹脆全換成弓弩,隻負責遠程攻擊為好。”
李牧一拍手,說道:“對,戰車之上隻能容納三人,這樣就能把一名長戟手換下,變成一名馭手,兩名弓弩手,這樣就可以和秦軍的騎兵抗衡了。”
四麵的趙兵也好奇的打量著這部怪異的戰車,滋滋稱奇。
就在二人說話的時刻,軍中號角又開始響了,這是由龐媛主持的軍事會議的召集訊號,李牧和徐子安連忙匆匆趕去。
會議還是龐媛先講話:“我軍的糧秣還有一千五百石,而我軍包括傷病之人尚有四十萬人,每人每天食二兩是底線,不能再少了,這樣算來也隻夠維持兩天了,現在已經到了最危機的關頭,各位將軍可有良策?”
慶舍又是第一個站起來,吼道:“將軍,說這鳥話還有何用,與其坐在這裏等死,還不如衝出去和秦軍拚個魚死網破來的痛快,我慶舍正要拿秦軍的血肉填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