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1)(2 / 2)

時城中各處皆有爆炸之聲,火光亂起,並無人救火。自中華門至新街口,於路盡是難民與散兵,哭叫之聲不絕。街上橫七豎八擺著路障,街邊多是殘簷斷壁。忽倭機成批飛臨,狂轟滿街軍民。眾軍士無處躲藏,舉槍射擊。軍民湧至中山路,隻見死屍滿地,血流盈街,冰滑難行。逃難軍民踩屍而過。

將近挹江門,忽聽得前方亂槍響起,子彈從頭頂颼颼飛過。眾難民往回奔走,呼喊道:“東洋鬼殺到挹江門了!”眾軍民驚魂甫定。忽前方軍士報道:“下關一帶由宋希濂部守衛,嚴防逃兵,把我師軍兵當逃兵了。”眾軍圍攏上前,隻見一員將官道:“我師駐防在此,正為防止你等潰兵逃離戰場。”王耀武之部將怒道:“我等乃奉命撤退,豈是逃兵?”防守將官厲聲道:“若無司令部手諭,你等敢從挹江門通過,休怪槍彈無眼!”一言不合,挺槍對峙。正劍拔弩張之際,王耀武上前,揮手令本部軍兵收起武器,帶著本部人馬繞道而行。

其時政府各部建築物陸續被炸,爆炸之聲不絕於耳。大街小巷馬嘶人嚷,傷兵叫喊,亂哄哄一片。各部爭道而逃,遭遺棄之傷兵淒涼顧盼,勉強能行者,亦柱著棍子向下關蹣跚而行,一麵走一麵罵。眾傷兵罵道:“做官的都逃了,把老子們甩到這裏,叫東洋軍殺害,真令人傷心!他媽的,早知如此,誰肯打仗。”眾軍不顧攔阻,湧到挹江門。挹江門之衛兵知情不妙,隻得開了一扇城門。軍民皆擁擠而出,全無秩序,多有被擠倒踩死者,國軍將領謝承瑞亦在此列;時有一輛馬車擠翻在地下,眾軍民隻顧逃命,皆越車而去,城門口更是堵塞。

忽城牆為倭炮炸塌,遺下缺口數丈。硝煙未息,眾軍民蜂擁而出。王耀武隨軍擠出來,趕到下關江邊。隻見各碼頭紛紛亂亂,人頭攢動,人聲鼎沸,軍民相雜,急急惶惶如驚蟻,到處亂竄;江裏隻有少許船隻,潰兵見船就搶,以致互相射殺。或有軍兵得一門板或一圓木,便如獲至寶,挺而橫渡大江。更多軍兵自知過江無望,便脫去軍衣,央難民贈衣裹身,隱匿於老百姓家。

時各處軍民相繼湧至下關江邊,攘攘十數萬人。黑夜之中,被擠踩而死者甚眾,腳下不時能踩著軟乎乎的肉泥;亦有被擠進江裏,呼天嗆地喊救命的。各人皆自顧不暇,無人理會這悲愴淒絕之聲。王耀武見如此,不禁驚慌失措。眾軍怨氣衝天,大罵不迭。正沒奈何,忽軍部張副官擠身上前,密語:“王師長勿慌,軍長與馮聖法等已然過江。軍長知形勢不妙,已在浦口預備一隻小火輪。現火輪離此約300米,此火輪每次可以裝三百多人,現張某特來接諸位過江。”王耀武如釋重負道:“若無船隻,我等皆死於此處!”即率先登船過江,又令師部副官主任趙汝漢率軍兵護衛火輪,往來接送本部官兵。

船到江心,王耀武回首南京,卻見古城黑森森若地獄,隱隱傳來淒厲之音;江風陰冷猛烈。王耀武忽地大哭。張副官愕然,道:“王師長已脫離險境,何故大哭?”王耀武哭道:“想我師自淞滬至今,曆經數月之戰,敗得如此淒慘。想起那些死難弟兄和仍留在城裏的傷兵、難民,心頭一陣酸楚,故而大哭。”眾部屬聽了,亦不覺落淚。

時江邊紛亂,江流漂溺,死者無數。部分國軍本欲避免傷亡,皆擠至下關渡江,鄰近各部不明就裏,亦跟著撤退,致使撤退次序混亂不堪。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見勢不妙,急率部屬從下關乘坐小火輪渡過長江。宋希廉部亦匆匆撤守挹江門,利用小火輪過江。

次日天明,倭艦已撞入下關八卦洲之江麵,來往睃巡,炮擊我以船隻、木排、門板、圓木等渡江之官兵。國軍著炮者無數,浮屍塞江而下。87師、88師和教導總隊各部軍兵見長官們皆已逃去,亦沿中山路往下關奔逃。誰知到下關時,隻見茫茫大江阻隔,江麵片板無存。眾軍大罵唐生智,急地脫去軍裝,混入百姓之中。忽前方傳言:防守烏龍山要塞之第41師、第48師擅自渡江逃跑,倭寇已殺向下關碼頭。江邊眾軍民大驚,爭相往城中躲避。忽見倭寇分數路圍擊上來,各式武器往人群中掃射。戰至此時,南京已成死地。南京守備軍之錢糧、彈藥皆存於岩洞中,國軍無序奔逃,自顧不暇,未及銷毀。而今一切屯備之物悉歸倭軍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