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2 / 3)

徐鏡平親至碼頭迎候,見楚聲等人無恙,與楚聲相擁,喜極而泣。鏡平將眾人帶至安歐娜女中。此校為英國教會所辦。楚聲道:“校中懸掛英國國旗,倭機必有所忌憚。”鏡平道:“宜昌素稱‘川鄂咽喉’,乃兵家必爭之地。倭寇欲斷我國後路,頻繁轟炸宜昌。上月中旬,我校舉行“九一八”周年祭,忽倭機猛轟城區,致使我校三十名難童罹難。可見倭寇已肆無忌憚。”楚聲聽罷,不覺回望東天。

前近三峽,航道狹窄,灘多浪急,大船難以溯江而上。凡進川者,皆於此換船上行。時進川物資皆滯於此,連綿數裏,由軍警看護。難民自東湧來,將此山僻之地擠得水泄不通。難民皆欲換乘入川,苦候船票。然人多船少,又兼政府人員囤積船票,以圖暴力,大部難民難以如願。自通惠路至船碼頭,大街小巷盡是難民,凡旅店客棧、學校,皆無立錐之地;客棧奇貴,貧苦難民難以支付,或露宿街頭,或棲身屋簷,盡皆淒惶失魂。

安頓完畢,楚聲急欲西行。徐鏡平道:“宜昌為西進據點,各地難民皆聚於此,船票奇缺。交通部規定:凡西進之中國船隻,五成裝兵工署之軍備;餘者之七成為公務人員所有,其餘三成由輪船公司賣票。我久居於此,每日至售票廳裏碰運氣,俱失望而歸。此處難民皆湧至民生宜昌分公司,以期大運;押運貨物之軍官甚至掏槍威脅要船。”楚聲愕然道:“勢迫如此,滿街難民,豈不在此待死!”徐鏡平道:“現今境況:倭寇據有武漢,兵鋒西指;又值深秋,長江將近枯水期,若船運遲緩,捱至冬季,則大型設備無法入川,大損國力。”楚聲驚道:“既如此,我等擔負重責,更應速離此地。”眾人皆以為然,推舉徐鏡平、餘楚聲與寶蓮至船運公司碰運氣。

三人步出安歐娜女中,欲往民生公司購票。校外街道人頭簇擁,難民挑擔背包,紛紛攘攘,道路為之阻塞。三人舉步艱難,被迫於人叢中穿行。行至碼頭,但見各種待運設備連綿數裏,看守人員靠於貨物旁抽煙,神態慵懶。忽前方一陣騷亂,眾人悉湧上前。但見一人,衣衫不整,神態淒愴,於江邊蹣跚,一路哭叫:“我的工廠沒了,我的商行沒了,我的兒子沒了。”其妻緊步跟上,哭著相勸。忽男人躍身跳入江中。其妻伸手欲拽,未及,伏於河堤哭號,待旁人勸慰時,那女人亦跳入江中。眾皆震駭,臨江歎息。

忽警報大作,難民盡悉驚呼,四處逃散。餘楚聲等躲進一樓房地下室。近百人擠壓於狹窄之所,呼吸不暢。楚聲隻覺腳不點地,幾近窒息。聽得室外爆炸聲此起彼伏,樓房顫動,幾欲傾倒。寶蓮忍耐不住,爬開眾人,隻身出外。楚聲跟上勸阻。寶蓮道:“以其在此偷生,不若死在街邊。”徐鏡平見勢,亦隻得跟出去。三人到江邊,隻見四處盡騰黑煙。倭機若惡鷹,從空中掠過。忽一枚炸彈擊中樓房,樓房轟然倒塌。楚聲駭然道:“若非勸寶蓮,我等亦在其中。”近前探視,塵土飛散,破磚殘礫之下,全無聲息。

倭機離去,留下哭聲無數。軍警四處撲救火災,拯救傷員。楚聲見數名婦女在瓦礫上翻弄,哭喚兒名。楚聲不忍看視,與徐鏡平至民生公司懷遠路辦公樓。時船運公司宛如蜂窩,人群吵雜,茫茫一片。寶蓮於前扒開人群,領楚聲與徐鏡平上前。靠近大門,為軍警所阻。眾人抱怨道:“我等怕要徒步入川了。現長江臨近枯水期,江邊十數萬噸設備待運,政府如何顧得了我等草民!”有人道:“東洋鬼攻下武漢,又卷土西進。聽言張自忠在漢水防線阻擊,已力不從心。東洋鬼幾日便到宜昌。”忽人浪洶湧上前。軍警揮棍便打,罵道:“你等勿要妄想購票,現民生輪船公司隻有22艘輪船與2艘外輪。單船運載能力隻有200噸至600噸。若如此,全部物資與人員運至重慶,需要整整一年時間。此時東洋鬼早占宜昌,你等當早謀另策,何必在此徒費心力!”眾人聽了,愈加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