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1)(2 / 3)

謝家昌隻帶特務營前往。將近南京,因河橋斷塌,隻好拐道行進。忽楚聲見路邊一處破窯,似曾見過,急喚王顯哲道:“阿哲,此地可不是破廟城?”王顯哲驚喜道:“嫂子,此處真是破廟城。”楚聲淚水簌簌而下,道:“崇平我兒,此窯便是你出生之地。”又喚謝家昌進窯察看。但見窯口荊棘叢生,窯內陰森沉寂。家昌摟著楚聲,感激道:“我妻受苦了!”崇平偎著楚聲,低聲喚媽媽。

出了窯洞,忽見當地百姓聚在道邊,村民皆端茶送水相待。謝家昌道:“我與愛妻進村,找尋恩人。”楚聲道:“兒子,可記得恩人姓甚名誰?”崇平道:“姓柳名招弟。”王顯哲喜道:“崇平真是好記性,恩人便是破廟城柳招弟。”忽見人群中一老婦,王顯哲驚喜道:“那人便是柳招弟!”楚聲心胸急跳,上前細視,道:“婆婆可是柳招弟?”那老婦人驚訝道:“老身便是,太太如何認得我?”楚聲回頭道:“崇平我兒,快來拜見恩人!”崇平倒身跪拜,連聲致謝;元梅見此,亦跪地磕頭,道:“哥哥的恩人,便是元梅的恩人。”楚聲抱著柳招弟大哭,道:“婆婆可曾記得,八年前,有一位落難女子在破窯中產得一兒。我便是那落難女子,跪地者便是我兒。”柳招弟恍然道:“方才聽聞天神將軍路過我村,我便端茶送水過來,不想卻遇見太太。”謝家昌立正敬禮,道:“我便是百姓所言天神將軍,老夫人所救者,便是我妻兒,大恩不言謝,老夫人但有何難處,謝家昌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柳招弟涕泣道:“這是老天的恩德,讓我幫了天神將軍夫人。”王顯哲道:“老婆婆可認得我?”柳招弟道:“你可不是大寒天下塘捉魚的漢子。”眾人破涕而笑。謝家昌令王顯哲重謝柳招弟一千元。柳招弟推辭不受,道:“能幫到將軍夫人,已是老身的福分,何敢要酬謝。”王顯哲遂將大洋交給柳招弟之子。

謝家昌遂令眾軍駐紮在村旁。謝家昌攜家人及阿哲到村中,宴請柳招弟一家。宴罷,謝家昌又攜家人回軍營歇息。柳招弟之子酒後生事,與村中數名壯丁偷竊倭軍駐燈籠堂營中財物,遭倭軍暴打放回。柳招弟之子羞憤,至謝家昌營中謊報倭寇強奸數名婦女。謝家昌聞報,憤怒異常,急集眾軍。眾軍知情,皆咬牙切齒,欲誅殺倭賊。王顯哲大呼:“燈籠堂我曾去過,我帶眾弟兄去。”楚聲道:“八年前我路過燈籠堂,親眼見倭奴殺戮我百姓,我與阿哲躲進牛欄,方免於難。燈籠堂一戶人家,遭滅門慘禍,亦我親眼所見,至今腦海仍見一孩童伏於井欄呼喚媽媽。”謝家昌難遏憤怒,道:“一切後果,皆在家昌。”眾軍一聽,俱奮勇爭先,連夜趕到燈籠堂,一聲呼喊,掩殺進倭營。時倭軍數百餘眾,手無寸刃,為國軍誅殺略盡。

南京倭首十川次郎驚聞凶報,即日向盟國申訴。張靈甫急過江探詢實情。謝家昌道:“我誤信村民謊言,故鑄大錯,我曾言:一切後果,皆在家昌。”張靈甫道:“靈甫與兄一同進退,此等倭奴當千刀萬剮。”又令屬下密尋數名村婦,偽稱受害婦女。村婦知為天神將軍解難,皆放棄名節,願當證人。南京城數百名婦女聯名上告,皆控訴倭人惡行。盟軍調查組調查數日,認定倭軍奸淫當地婦女,為忿怒之國軍殺戮。又向國民政府施壓,責成政府嚴懲首犯謝家昌。當年家昌保難民渡江,得惠者數萬眾,今聞家昌受窘,遂向當局請願,聲勢浩大。時國軍將領中,與家昌相善者,如:薛嶽、張發奎、王耀武、張靈甫、餘漢謀、李玉堂、施中誠、杜聿明、胡璉、劉汝明、馮治安等百十名軍中要員,皆上書聲援謝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