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2)(2 / 2)

謝家昌倚著墳墓,沉思默想,悲情難消。時天地漸暗,涼風習習。楚聲提著籃子上來。家昌訝然道:“你如何到此?”楚聲道:“我夫妻陪父母及寶蓮過中秋。”言罷端上飯菜;又於墓前擺上祭品,在阿毛墓前擺上一碗酒。飯罷,夫妻相依,凝視東天。忽東天漸亮,一輪圓月緩緩升起,山野皆被銀光。忽山下有人聲,少頃,隻見阿岫、崇和帶著崇平及元梅上來。家昌、楚聲齊道:“你們為何到此?”元梅道:“無論何時,我們一家不分離。”楚聲聞言,將元梅抱攬入懷。時風清月皎,一家人就於墳前看月,戚戚然度過一夜。

節後,謝家昌趁閑暇之時,攜家眷至南雄看望王顯哲。在王顯哲家住了近月,其間又拜訪馮老爺。回樂昌時,順道拜訪寶蓮之母。寶蓮之母言:日本投降後,穆先璋轉投政府軍,又受重用,為吳化文之參謀官。謝家昌聽罷,目瞪口呆,半響無言。謝家昌告辭,剛至街口,忽一和尚從牆邊拐出,險些撞入人群。謝家昌心有所動,憶起當年慈母曾至雲門山大覺禪寺,聽禪音以解憂傷。

車至桂頭,謝家昌囑阿岫帶崇和等先回,便與楚聲租車至雲門寺。至山門,忽謝家昌跪地,淚流滿麵。楚聲愕然,道:“昌儒為何如此?”謝家昌不語,神態盡瘁,晃晃蕩蕩,進入廟內。但見神像環列,形態各異,家昌又跪伏不起。楚聲悲戚道:“昌儒,我知你心中有千般苦楚,萬般煩惱,你且跟妻子訴說,我與你共同擔待。”家昌涕泣橫流,狀甚哀楚,哭道:“菩薩救我!”眾和尚皆驚愕,急請住持出視。

住持顫巍巍至前,令眾和尚扶起家昌。家昌見了住持,又跪拜,哀求道:“大法師救我!”住持扶起家昌,帶至禪堂。禪堂內香霧繚繞,幾點燭火晃動,一丈之外昏暗不清。楚聲欲隨同入禪堂,為住持婉拒。住持道:“施主有何不解之煩惱?”家昌道:“弟子自小所受之教,乃行善施愛,然十數年間,弟子殺人無數,血跡灑遍南北,雖我所殺者,乃國家敵人,然死者在家,或為孝子,或為賢夫慈父,畢竟是血肉之軀,弟子誅殺同類,折傷心靈。”

住持道:“施主之慮,老衲已明。然凡是陽世時,官餉當兵之人,自從奉命出發,剿除寇亂,若能實心努力作戰,從未行犯奸淫、縱火,有害民間之罪事,陰司一概免於受酷刑。”謝家昌道:“子弟不懼死後之刑,但因殺人甚眾,善似利刃,刺傷我心,使我夙夜不得安寧。”住持問道:“敢問施主殺人之數?”謝家昌道:“自從軍以來,親刃者數百,受我指使者,不下十萬之眾。”住持驚愕而起,道:“閣下必是一位將軍。”謝家昌道:“何以知之?”住持道:“一將功成萬枯骨,閣下可不是一位將軍!”謝家昌道:“恕不相瞞,弟子便是樂昌人謝家昌。”住持改容敬道:“原來是天神將軍,失敬失敬!將軍但可寬心,無需憂鬱。”謝家昌疑惑道:“此話怎講?”住持道:“將軍已成神,閻王奈何不了你。”謝家昌道:“弟子何時又成神了?”住持道:“海內之民皆呼將軍為天神,將軍便是天神,死後當升天為神。”謝家昌苦笑道:“弟子不明大師所言。”住持道:“將軍征戰疆場,保國安民,恩信流著。十數年間,將軍救黎民於水火,其數何止千萬。百姓皆得將軍之惠,此恩感天動地。此善大焉!且將軍夫人在國都保難民無數,又親冒艱險,保難童溯江而西,中華之民,何人不知,誰人不曉?此善亦大矣!”謝家昌道:“前路茫茫,何去何從,弟子彷徨,願垂教誨。”主持道:“困於官場,心不得安。將軍心識通達,閑適淡泊,何不泛舟江湖,覽天下美景。”

謝家昌聽罷,心方開解,道:“聽大師一席話,弟子茅塞頓開,渾身通暢,多年煩憂,一朝散釋。謝大師指點迷津。”言罷,再次拜謝住持,攜楚聲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