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那次酒宴後,李逸便再也沒有見過懷王。他心裏雖然著急,可是卻也知道,整個懷王府中,像他這樣的客卿不再少數。他雖然詩才了得,可是在沒表露出其他方麵能力的時候,也僅僅是詩才了得而已。在王府中的作用,也就是平日裏來了什麼重要的客人之類的,出席做做陪同罷了。除此之外,就隻有等到懷王那天有空了,有或者心情好了,才會想起見見他,一起喝喝酒,聊聊天之類。
事實上,這些豪門大家中供養的門下客卿,也就和朝廷官府一般。隻有你能力越強,更能為皇上,為朝廷出謀劃策,分擔憂愁,才有可能獲得更高的官職。站在朝堂之上,同皇帝和其他大臣一起,商議國策,製定方略,得到皇帝的器重。
試想,一國那麼多的大臣官員,自然不可能都一視同仁。九品小官和一品大臣同樣的皇帝的重視。
在豪門大家中做客卿,和在朝為官一個樣。同樣是分做三六九品。
而現在的李逸,事實上,懷王對他已經很器重了。畢竟在他剛來的時候,懷王便為他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推介會,算是把他正式介紹給了京師中的各方勢力。這對懷王來說,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對李逸來說,也是少有的殊榮,同時也算是給了他一個信息。
雖然這半月餘的時間對李逸來說過的很是苦悶,可是卻一點也不寂寞。相反,還算得上相當的繁忙。原因無他,隻因為那李青蓮每日裏,總是要拉上李逸和他一道去參加一些文人士子之間的應酬。他做為懷王隆而重之的請到府上的一代詩仙,自然也有不少人想要瞻仰瞻仰,認識認識,請教請教。
不過,去了幾次後,李逸才算知道,什麼瞻仰、請教,都是客套話,真正目的還是對他這個懷王口中的詩仙不服氣,要較量一番,一方麵固然是要讓他下不了台。另一方麵,隻要有誰在作詩上打敗了李逸,那不就意味那個人才是真的詩仙?
因此,雖說每次都是李青蓮拉著李逸去的,可事實上,真正要請的卻還是李逸。
那些人都打著如一算盤,隻可惜,李逸這個詩仙實在是太神了。每次要他作詩他都會故意做作,極力推辭一番。看到他這樣了,那些不知就裏的人,想當然的以為李逸這事黔驢技窮的表現,怕出醜,因此抱著幸災樂禍心理,更加盛情相邀。最後,李逸實在推不了了,才又會故作為難的吟出一首詩。可是,他這詩一出口,對那些不安好心的人來說,卻不啻於是一道晴天霹靂。
這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當數李逸在朱大學士府上遭遇了。那朱大學士乃是當今大楚數一數二的鴻儒大家,雖然不以詩稱道,可是不管實在詩家,士人中的地位都是崇高無比。在朝,他是翰林大學士。在野,他更是嶽麓書院和應天書院,這兩座並列於天下四大書院的客席。可是好不誇張的說,他幾乎就是大楚國內所有士子文人的領袖。同時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便是懷王的老師。
李逸剛到懷王府那日,朱大學士也去參加了那場宴會,從那知道了李逸。按理說,以朱大學士的身份和地位來說,自是不會和李逸這樣的一個後生小子有什麼瓜葛。而且,這朱大學士為人本也就十分的謙和,很後生也很是照顧。在得知李逸這個人後,對這個年青人也很是欣賞。
就在懷王宴後的第三天,他便親自下帖把李逸請到了府上。這一來,是做為對懷王那次宴請的一個回禮。二來也是想在好好觀察一下李逸這個人,畢竟如今國難重重,正是朝廷用人,需要年輕俊彥的時候。
可是,在酒宴之上,這朱大學士禁不住一班人的鼓噪。便請李逸當場作詩助興。李逸因為怕自己露餡,自然是百般推辭。這樣一來,那些有心人自是冷嘲熱諷,俗話說,最毒不過讀書人。他們那番嘲諷,不但針對李逸,更是把朱大學士也有意無意拉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