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好的時代,也是一個壞的時代、、、、、
在這個遍地繁華、到處繁榮昌盛的時代裏,少了七十年前戰火硝煙、烽煙遍地的蒼涼,也少了三十多年前,饑寒交迫下卻精神不減的鬥誌昂揚,不過這一切在老一輩人曆經風霜、備受辛苦的親身經曆中已經成為過往雲煙,隻是在訓導這些養尊處優的下一輩年輕人中喊上那麼一句:“你爺爺當年垮過鴨綠江,背過犁頭扛過槍,吃的最好的是玉米糠、、、、、、、你父親當年幹過農活下過鄉,砸鍋賣鐵煉過鋼,牽過耕牛開過荒,這才迎來改革開放的陽光、、、、、、、
而對於80、90後、甚至00後這些美好時代產物的年輕人來說,雖然沒有撿拾到前一個時代留下來的殘渣剩飯,但也從沒覺得他們是這個時代真正寵兒!
喬正凡,一個樸素的名字,標準的85後,趕上了80後的末班車成為90後的老大哥的同時,也成為80後詬病的代言人。
”啃老族“的名號不管在他這個出自農家小山村的孩子麵前是否站得住腳,坑爹、嬌慣、懶惰、虛榮、勢力、矯情等等名詞猶如澎湃的江河滔滔不絕、冠而堂皇的落在他這個不算大的腦袋上,沒有讓他有著醍醐灌頂的感悟,倒有著“提壺燙頂”的無力感。
還不說那些所謂的逼婚族、催房族、要車族等幾大高壓鍋蓋在頭頂的滋味,讓他這個從十六歲出道混了十多年大齡剩男又被蓋上了“窮矮矬”、“diao-絲”、“恐婚族”、“月光族”等等光榮稱號,而這些稱號原本隻是單純的贈送給大部分的80後、90後,他都跟著中槍,如果這些光榮的稱號都能站在領獎台上頒獎的話,他無疑是領獎最多的那位!
拿他的話來說,這個時代的寵兒跟他毫無關係,而他自己的人生在隨波逐流中卻充滿著悲劇,悲劇而歡樂著、、、、、、
喬正凡一直覺得他自己是悲觀主義中的歡樂者,不像身邊一些同學和朋友那樣經曆過三年的高中地獄式的魔鬼訓練學習,又經曆數年大學天堂式的神仙享受學習!他的學涯生涯在十六歲那個未成年懵懂時期就已經斷送給了那個自認為狗娘養的生活!
曾經在初中時期與“校花”同桌海誓山盟般的偉大夢想將以另一種方式在緩慢的實現,兩人之間約定的四年後“清華園”相見也變成了空談,沒趕上中專畢業包分配的美好時代也就罷了,高中分數線的提高,讓他與重點高中分數線在隻差三分的邊緣線下滾動了數下,然後掉在了線下的無底深淵。
好在趕上了技術時代的潮流,學烹飪、學理發、學汽車、學裝潢、學挖機、學電焊、、、、、、、無數打著新類中專招牌的技術學校就像雨後的春筍,茁壯成長、一發不可收拾!他這個時代的產物便在十年前那個技術成長的年代,在無數技術英才中脫穎而出,成為三十六行中最能填飽肚子的行業精英----------------廚師!
在他這十年來的記憶裏,廚師這個行業就是一個另類的江湖,是講究功夫高低、輩分尊卑的!偏不湊巧的是趕上了成千上萬師兄弟一籮筐的局麵,摘菜、殺魚、蒸鍋、麵點,打盒、切菜、汆菜、過油各個職業涇渭分明,而炒菜師父們就像江湖門派中的掌門、長老,各個身懷絕技,炒功高深,一副居高臨下、萬人敬仰的臭麵孔,卻是這些炒菜學徒爭先恐後巴結、討好阿諛奉承的對象,對於初次來到廚房這個江湖的喬正凡來說,那些大廚是高高在上的!
端茶倒水洗襪子都是小兒科,掙個百八十塊錢還得上供一部分,讓師父們高興了,指點上幾道菜,指不定從打雜搖身一變,變成師父跟前的紅人,分到切菜和打盒這兩個學徒中算是最搶眼的職位,這還不夠,如果要升級成為師傅,沒有個三、五年打磨,是根本混不到灶跟前翻炒瓢的!
富於傳奇色彩的是,廚師這個在幾百年前最低等的職業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分起了八大菜係來,川、魯、粵、湘、徽、閩、蘇、浙,猶如江湖八大門派,各據一方,一幅稱霸祖國大好烹飪河山的壯麗畫麵!
喬正凡屬於中庸資質類的,沒有在烹飪這個江湖中如那些武俠小說帶著主角光環的“豬腳”那樣在江湖中脫穎而出,而是用了四年時間終於占了一灶,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廚師,這下好了,讓他也享受一下高高在上的感覺吧!
但在時代的變遷中,四年的時間不長也不短,在他終於趾高氣揚的成為一位自認為高人一等的大廚那刻,那個受萬人敬仰的大廚在隨著一幫年輕人開始學習電子、機電、媒體等新潮流中,烹飪這個行業已經在不到幾年的的風雨洗禮下江河日下了!
幹廚師這種苦力活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大廚這個曾經連褲衩都需要底下學徒洗的尊貴人物已經成為光杆司令不說,還隨時會被同行擠著連飯都吃不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