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十一月第一個班會上,老班說這個月中旬咱學校舉辦歌詠比賽,咱們用這個空商量商量,定一下參賽曲目。然後我們就開始嘰嘰喳喳了,慢慢升級到了呼呼隆隆,趕在劈裏啪啦之前,老班“啪,啪,啪”三拍了板擦,說停停停,是讓你們商量歌,不是像體活課上沒邊沒沿的說,你們定不出來就聽我的,咱唱《到敵人後方去》,下課!
聽這名字應該是緊張的旋律,我火速腦補了到深入敵後的畫麵——那日夜深人靜,月黑風高,我部輕裝悄聲猛進,緊隨敵後,待敵人安營紮寨、火光升天、鼾聲四起之際,我部集中了手頭所有的手榴彈,一拉弦奮力甩出,一時間靜謐的夜空下起了手榴彈雨,一兩秒鍾之後,敵人的營地爆炸聲尖叫聲交雜在一起,我部全員把步槍上了刺刀,背著的大刀揮起,然後勇猛的向敵人頭上砍去!
老班辦事兒向來利索,定了就立馬著手,安排文藝委員牽頭組織,要求班長會同其他各路委員上前搭把手,該言語的時候言語,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二天一早,老班不知從哪兒搗鼓了個高大上錄音機,拎到了教室,放在講台上插上電源,裝上磁帶音樂走起。伴著晨光,我們聽到了這首傳說中的革命歌曲,果真是跳躍的音符詮釋著緊張的氛圍,擲地有聲的歌詞重現著戰亂年代的憤慨和激昂。我私下覺得,這首歌杵著唱味道不足,得加上手勢和伴舞!對,伴舞!
我盤起胳膊,扭頭望向品諾,張開了大口,擺出下巴砸到腳麵很疼的樣子,然後朝她一邊點頭一邊豎了豎大拇指,算是鼓勵嗎?第一次就趕上這麼有難度的事兒,這個考驗有點兒爽。要知道,青春期自帶的叛逆情緒,讓不少人聽歌的過程中憋笑到內傷,也有不少人抓著頭發說根本不知道怎麼唱。
這注定是一次難忘的練歌之旅……
15
下午一下課,我便招呼易琛老爹誰趕緊把課桌往教室緊後頭堆,差不多完事兒便組織大家列隊準備開始排練,一介體委該言語的時候就言語,該出手時就出手啊。好吧,其實我隻是品諾的跟班而已,人家小姑娘怎麼說,我這兒喊一嗓子就是了。
差不多十五分鍾,敵後隊伍初見雛形,挺板正的,至少不像曲裏拐彎的山路。老班點點頭示意OK,我拍了兩下手又喊了一嗓子讓大家安靜。然後老班按下了播放鍵,我們開始一遍又一遍的熟悉歌曲。
人家明明是節奏感強,但我們唱出來的效果跑偏了太多,怎麼說呢,滿是一驚一乍的意思。這種感覺類似窩在角落裏打黑槍,沒見什麼勇敢的元素,猥瑣詭異倒表現得很有張力。老班實在看不下去了。
“同學們,正兒八經的,唱出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