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告訴我,你是不是懂得易經?”中年貴婦一幅你就老實招了吧的樣子。
何風點點頭道:“看過,但不太懂。”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你連古指向儀在特殊地勢下,比現代化最前沿科技的指向儀都精準,這一件事,就已經把你出賣了。”中年貴婦信誓旦旦道。
“略懂皮毛而已。”何風對此,並非說大話,易經這本書,太深奧了,敢說懂個皮毛,那已經了不得了。
海外一些知名物理學家,在其所研究的專業領域裏,有相當大一部分人,直接或者間接運用了《易經》的理論與模型,他們通過研究推演《易經》的辯證思維與模型,才創造出了那些偉大的成就。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丹麥物理學家波爾,曾經到訪華夏,了解到了華夏關於陰陽互補的概念後,認真推演鑽研,終於提出了互補原理來解釋量子力學,於192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一事實,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何風在易經方麵的造詣,還非常淺薄,關於中年貴婦的‘看’地勢,何風更不敢誇下海口。
“隻懂皮毛,就已經了解如此之多,那你咋不飛上天,跟太陽肩並肩呢?”池月也被何風這套說辭,給唬得一愣一愣。
何風歎道:“其實我也隻懂一點陰陽互補方麵的東西,從本質上來說,所有事物的規律,都是利用陰陽協調統一,而達到一種平衡穩定狀態。
古人非常注重這一平衡,而現代人對此看法淡漠。
所以當我看到你那包中,有一現代指向儀,還有一古代指向儀時,再聽得你說做玉石生意,很自然就聯想到了你們來此的目的。”
中年貴婦點點頭,道:“嗯,這緣於你內在知識積累,你能從一件事情上,通過一連串的細節,抽絲剝繭,還原你沒看到的事,這一點少了閱曆或許可行,但一定少不了知識的儲備。”
“您要誇就誇的光明正大一點好嗎?我能承受得住。”何風笑道。
池月又翻白眼,恨不能拿把尺子量一量,何風這臉皮,看看他到底有多厚。
通過與中年貴婦的交談,何風突然想起,自己腦海中的吸積盤,如果看成是一個星係的話,真的無法去有效觀瞻。
假使把這種狀態,也看成是一個種陰陽互補,那是不是可以想像成,這中間也有某種平衡穩定的狀態,隻是自己還看不出來呢?
但是這與普通的陰陽太極圖,那種直觀的感受不同,這是無法看清的吸積盤,隻能看到螺旋,無法直觀分辨。
有科學家說,漩渦往往代表著毀滅,比如龍卷風,而螺旋代表著生存,比如說DNA。
可是何風腦海中的吸積盤,似乎像是同時擁有兩種狀態。
即像漩渦,又像螺旋,因為吸積盤轉動時,似乎可以看到它,在腦海中形成了一種螺旋氣旋,從而帶動了插在中心地的杏黃旗舞動。
何風想通此節,不自覺地點了點頭,他覺得他回到紅陽之後,似乎找到了治愈自己的方向。
就在這時,何風感覺到飛機遭遇了氣流,整個飛機突然開始晃動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