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古聖莊子,也有類似的言論,天下篇中說,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這種辯論思想,就從旁證明了有限與無限的統一,跟芥子納須彌,道理是一樣的。
借助於現代高能物理上的一些手段,已經可以知道,原子是一種化學反應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分割。
它是構成一般物質的最小單位,目前已經形成公論。
但是在物理狀態下,還可以繼續分割,原子可以分成原子核,原子核還可以分成質子,質子還可以分成誇克,目前高能物理,隻能看到誇克,再往細分,已經做不到了。
有部分科學家說,誇克沒有內部結構,是物質的最終層麵,但沒有一個科學家敢百分百確定。
因為從打開原子大門的那一刻,科學家們每一次稱發現了最小粒子後,隔不了多久,就要被現實打臉。
所以到了誇克這個層麵之後,再也沒有人說,誇克就是最小的粒子了。
理論物理中有一個超弦理論,這個理論的基本觀點是,自然界中的基本單元不是電子、光子、中微子,或者誇克這類的點狀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線狀的弦。
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了各種各樣的基本粒子,可以說它是能量,可以說它是物質,在超弦理論中能量與物質是可以轉化的。
超弦理論是目前理論物理中,最有希望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宇宙中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的一套理論。
在這一點上,超弦理論似乎與佛教、道教的教義想吻合,都可以解釋,從無到有,從無色界到有色界。
隻不過超弦理論認為的線狀的弦,究竟是不是構成粒子的最終形態,還有待科學的進一步飛躍。
何風跟石玉關於靈陣有過討論,而石玉在超弦理論方麵,頗有造詣,他指出這一個觀點的時候,還提出了一個問題。
超弦理論提出的弦理論,如果有一天技術更加進步了,是否能看到見,弦中有何物?
就像網上那篇《世界從十億光年到0.1飛米》介紹的那樣,從十億光年外看地球,根本看不到。
甚至連整個銀河係都看不到,漆黑的星空中,能看到的隻是一個一個象素點。
把距離接近到一千萬光年的時候,星空中的象素點,也隻不過是變成了大一號的象素點。
再往近拉到一百萬光年的時候,才能看見銀河係,而如果從銀河係的側麵看的時候,它就像是一個超弦理論中介紹的弦狀體。
說到這,理論物理中最新的超弦理論,仿佛才和宇宙中能觀測得到的天體物理結合了。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超弦理論中所說的物體振動組成的弦,有點像是一百萬光年外看銀河係旋臂的樣子。
可是,大家都知道,銀河係在宇宙星空中,是那麼的渺小,但在人類本身的認知中,它又是那麼的浩瀚?